一、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机构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办发[1997]17号)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南通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编发[1998]74号)的精神,为加强事业编制的管理,科学合理地配置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促进事业单位提高社会效益,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是指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编制的构成与比例。
第三条事业单位确定人员编制结构应遵循精干、效能、优化的原则,根据其职责、任务、业务与经营范围,合理地确定人员编制结构与比例。
第四条经、县政府或县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建立的事业单位,均应确定人员编制结构与比例。
第五条县机构编制部门是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的核定、调整、监督与检查。
第二章结构内容第六条人员编制结构主要分为对事业单位总编制进行管理的职类结构,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进行管理的专业结构和能级结构。其构成比例,上级有标准的,从其标准;上级没有标准的,依照下列各款执行。
第七条职类结构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构成。
(一)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事业单位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中直接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不含已取得专业职称但主要从事非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一般占总编制的70%—80%。其中科技类、中介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一般占总编制的80%以上,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一般占30%—50%。
(二)行政管理人员是指事业单位中从事党务、行政群团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工勤人员是指事业单位中从事后勤服务(如驾驶、打字、修理等)和生产经营的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比例一般占总编制的20%—30%,其中科技类、中介类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比例一般占总编制的20%以内,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与工勤人员比例一般占50%—70%。行政管理人员中领导人员的职数按海编[1998]30号文件确定。
第八条专业结构是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不同专业系列的人员构成。其直接从事主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占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80%。
第九条能级结构是指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按岗位需要配备的高、中、初级人员的构成。具体比例,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合理确定。
二、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机构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办发[1997]17号)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南通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编发[1998]74号)的精神,为加强事业编制的管理,科学合理地配置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促进事业单位提高社会效益,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是指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编制的构成与比例。
第三条事业单位确定人员编制结构应遵循精干、效能、优化的原则,根据其职责、任务、业务与经营范围,合理地确定人员编制结构与比例。
第四条经、县政府或县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建立的事业单位,均应确定人员编制结构与比例。
第五条县机构编制部门是人员编制结构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的核定、调整、监督与检查。
第二章结构内容第六条人员编制结构主要分为对事业单位总编制进行管理的职类结构,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进行管理的专业结构和能级结构。其构成比例,上级有标准的,从其标准;上级没有标准的,依照下列各款执行。
第七条职类结构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构成。
(一)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事业单位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中直接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不含已取得专业职称但主要从事非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一般占总编制的70%—80%。其中科技类、中介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一般占总编制的80%以上,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一般占30%—50%。
(二)行政管理人员是指事业单位中从事党务、行政群团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工勤人员是指事业单位中从事后勤服务(如驾驶、打字、修理等)和生产经营的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比例一般占总编制的20%—30%,其中科技类、中介类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比例一般占总编制的20%以内,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与工勤人员比例一般占50%—70%。行政管理人员中领导人员的职数按海编[1998]30号文件确定。
第八条专业结构是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不同专业系列的人员构成。其直接从事主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占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80%。
第九条能级结构是指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按岗位需要配备的高、中、初级人员的构成。具体比例,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合理确定。
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手册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手册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手册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团体等依法设立,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为主要目标的法人组织。招聘与编制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人才的选拔、配置、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效益。
1. 编制基本概念
编制是指建立和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总体数量、结构、职务和职级等的计划管理制度。编制管理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个职能部门中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以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并提高工作绩效。
2. 编制管理的原则
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招聘与任用应当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选拔到具备相应能力和条件的人员。
- 合理配置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工作任务和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人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 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和职务要求,科学制定编制方案,合理确定编制数。
- 严格管理原则:加强对编制的管理,适时调整、合理使用编制,确保编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编制管理的内容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包括编制的划定、调整、使用和监督等内容:
- 划定编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和发展规划,结合编制的依据与政策法规,确定各个职能部门的编制数目和人员结构。
- 调整编制: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适时调整编制,确保编制的合理性。
- 使用编制:根据编制计划和工作任务,合理配置人员,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 监督编制:加强对编制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编制管理中的问题,确保编制的严格执行。
4. 如何编制管理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 制定编制计划: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和发展规划,结合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制定合理的编制计划。
- 制定编制方案:根据编制计划和职务要求,科学制定编制方案,包括编制数目、结构和标准等。
- 公开招聘与选拔人员:依据编制计划和招聘条件,公开招聘与选拔合格人员。
- 配备人员:根据招聘结果和编制计划,合理配置编制内人员,并予以任命。
- 编制内人员管理:加强对编制内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和绩效。
- 调整和完善: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适时调整编制计划和方案,完善编制管理制度。
5. 编制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在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合法合规:在编制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 科学制定:制定编制计划和方案时,必须科学、客观地评估工作需要和职务要求。
- 公开公正:招聘与选拔人员时,必须公开、公正、公平,防止腐败和不正当行为。
- 优化结构:根据工作需要和发展要求,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 合理配置: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能要求,合理配置编制内人员,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编制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6. 结语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效益。通过科学、合理、公正的编制管理,可以保证事业单位中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注意事项,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从事编制管理工作的人员非常重要。希望通过本手册的介绍,能够对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事业单位的编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