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人员可以调到参公单位吗?
可以的,但是比较难。
理论上来说,事业编制人员可以在事业单位之间调动,当然也包括参公的事业单位。不过,现实情况下,普通职工向参公事业单位调入是相对困难的,但干部调动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例如组织部门发文的职务任命,原来在事业单位的领导调任到参公单位做干部也很正常的。
二、事业单位副科能调到参公单位吗?
如果是具有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例如城市管理执法大队、交通运政、农业综合执法等单位,在事业单位过渡改革时,就可以由事业编制过渡为参公编制。事业单位的副科人员过渡为参公人员后,还可以担任参公人员的副科职务。如果不是具有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例如教育、卫生系统的副科人员是无法调任到参公单位的。关键因素是参公编制也是有严格限制的。也与公务员一样,要过渡登记。
三、事业单位人员转参公身份流程?
和转公务员的流程一样,一是参加录取公务员考试,二是提拔事业副科以上,两年后转为公务员
四、参公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可以参公吗?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参公的,但是个别地市有特例,随着这次机构改革,执法类参公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有可能转为参公;还有一种转为参公的方法就是工勤人员先转为管理岗,然后管理岗转为参公。下面我详细说一下。
第一。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是不能参公的。实际上对于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是否能参公,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各地市也没有出台相关红头文件,而且就全国范围来看,参公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很少有参公的,几乎没有,就算有参公的也是个别地市、个别部门有这个政策。
第二。行政执法类参公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有可能转为参公。这次机构改革,2018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确了要组建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业等5支执法队伍;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也明确了要组建城管执法队伍,也就是说国家层面已经明确了要组建市场、环保、文化、交通、农业、城管等6支执法队伍,按照上述文件解读,这6支执法队伍要参公,由以前的事业单位转为参公事业单位,各地市的执行情况一般是:管理岗位,特别是有执法证的人员转为参公。至于工勤人员能不能参公,相关文件没有具体明确,至少我没有见过相关红头文件,而且据我了解,大部分地市这6类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不能转为参公,但是有下列两种特殊情况。
1. 前段时间,有广东和山西的几个朋友给我留言,他们是城管工勤人员,这次机构改革也转为了参公编制,待遇跟行政单位工勤人员的待遇一模一样,工资增加了不少,而且还有车补。这个政策只是他们当地的政策,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2. 对于上述6类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参公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是否能参公,还有些地市是组织统一的考试,不光是工勤人员考试,管理岗位的人员也要考试,只要考试过关,就能参公。
第三。工勤人员通过转岗以后参公。很多地市都出台的有政策,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可以转为管理岗位,每个地市对于转岗条件的要求都不一样,不过一般是要求:
1.学历。转岗人员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可以放宽到中专学历。 2.年龄。女性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人员应为45周岁及以下,男性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人员应为55周岁及以下。 3.本单位工作年限。转岗人员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5年,且在转岗聘用核准前不得转换工作单位。其中,因机构改革经组织成建制划转人员除外,且其在原单位工作时间视为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时间。退役士兵首次进入事业单位的,其在部队服役时间可与本单位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4.年度考核。转岗人员转岗前5年年度考核应为合格及以上档次,且近5年内年度考核有2次以上优秀档次。退役士兵在本单位年度考核应为合格及以上档次,且须有2次以上优秀档次。
5.任职资格。转岗到管理岗位的,聘用岗位时应按当地事业单位管理相关规定。
6.考试。要参加转岗考试,且考试分数不能低于某个分数线。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来说,一般管理岗位都是参公,所以工勤人员转为管理岗以后,自然而然就转为了参公。
五、该不该从市里调到省属参公单位?
去!马上改革了
六、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参公吗?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可以参公,只是具有参公资格,要根据单位是否具有行政机关授权的监督管理和执法职责,所以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一定都是参公单位,参公单位很少。
七、参公改革变成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可以报考国考吗?
不行,现行的公务员制度采取的是登记主义,也就是以你个人人事档案里面的登记表来确定自己的身份,如果登记表是公务员登记表,你就是公务员身份,如果是参公登记表,就是参公身份,这个跟单位身份变动没什么关系。
八、参公编制事业单位人员,可以不经本人同意,由单位直接安排调任普通事业单位,从而不再有参公编吗?
不会的,参公也是受公务员法保护的。不经法定程序,不会改变你的身份。
九、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参公哪个好?
关于一类事业单位和参公单位比,当然是参公单位好。
参公单位是具有一定行政执法权的事业单位,这才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工资福利待遇管理等都和公务员一样,享受公务员待遇。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都是承担社会公益服务功能,不能实现资源社会配置事的业单。这里是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工资福利待遇等会比公务员和参公单位少很多。
所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没有参公单位好。
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能转参公吗?
公益一类能转公务员,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公务员招考来实现;第二种是干部选拔任用;第三种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其中,后两种难度相对更高,因此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很多人的选择。
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特点将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指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如: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
事业人员具备拟任公务员职务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可以提拨为公务员。但干部提拔任用有严格的条件,就县级各行政机关或乡镇来说,要提拔为副科级才能转为公务员,这个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也有严格年龄限制。
因机构改革将原来的事业单位转为行政单位,并不是单位的所有人员都能转为公务员,不符合条件的也不能转,只能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