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师型教师认定程序?
1、个人申请。凡申请认定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需向所在部门提交《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申请表》(附件1,一式两份)以及相应的支撑材料(一份)。
2、各部门将《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申请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情况一览表》(附件2)电子稿、纸质稿和支撑材料一起交至组织人事处。
3、经个人申报、系部初审、组织人事处复核,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专家委员会评议后进行公示一周,无异议后报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指导中心备案审核。
4、请各部门积极组织已具备讲师职称但尚未取得“双师型”教师的人员申报。
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双师型教师一般都是在中职类学校存在,一般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1.助理讲师2.具有相应专业的教师资格证,比如你是教建筑的那你就要用建筑类的教师资格证!
3.必须有相应专业的高级工证,关于高级工证原来培训就可以发,现在必须从中级开始考,原来如果拥有二级建造师也可申请,现在不知道改不改!基本上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到相应的网站去申请了!
三、双师型教师认定基本条件?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教学能力的要求上,下列条件至少满足一项,一,取得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别学校正式聘任,二,取得教师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四年,三,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教学工作满一年。
四、2021年河北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教学能力的要求上,下列条件至少满足一项,一,取得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被学校正式聘任,二,取得教师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本专业课程教学满四年,三,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教学工作满一年。
五、河南省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1. 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1) 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中职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 认定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 校外兼职教师应具有与所教专业相应的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相应职业(工种)的高级工( 三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 年以上,任职以来教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
3. 在教育思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等方面形成特色、经验。
4. 主持过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研究项目或科研项目,或者有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教学研究成果、著作或教科书等代表性成果。
5. 担任省辖市级及以上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等。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初级“双师型”教师,需满足上述要求中的 1、2;申报中级“双师型”教师需满足上述要求中的 1、2, 以及 3、4、5 中的至少一条;申报高级“双师型”教师需满足上述要求中的 1、2、3,以及 4、5 中的至少一条。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初级“双师型”教师,需满足上述要求中的 1、2,以及 3、4、5 中的至少一条;申报中级“双师型” 教师需满足上述要求中的 1、2、3,以及 4、5 中的至少一条;申报高级“双师型”教师需满足上述要求中的 1、2、3、4、5。
六、山东省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第一条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第二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在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形成相应的经验模式。
第三条 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方式,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第四条 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岗位实践,时长、形式、内容、标准等应符合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相关规定。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
第五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各层级“双师型”教师,在满足第一至四条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初级“双师型”教师
1.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以及教学、生产实习实训方法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好。
2.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积极参与并承担教学研究任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3.具有一定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了解本专业工作过程或技术流程,积极承担实习实训教学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工作。获得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职务(职称),或具有相应的能力水平。
(二)中级“双师型”教师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和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
2.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技术革新的能力,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践中取得较突出的成果,起到带头人的作用。
3.具有较为丰富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掌握本专业工作过程或技术流程,在实习实训教学、设备改造、技术革新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较突出成果。获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及以上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中级及以上证书,或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职务(职称),或具有相应的能力水平。
(三)高级“双师型”教师
1.深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特色鲜明,形成可供推广和借鉴的教学经验或模式。
2.在教育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担任地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等,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指导和培养其他教师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3.具有丰富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本专业工作过程或技术流程,在实习实训教学、设备改造、技术革新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获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高级证书,或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高级职务(职称),或具有相应的能力水平。
第六条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申报各层级“双师型”教师,在满足第一至四条标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初级“双师型”教师
1.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以及教学、生产实习实训方法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好。
2.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积极参与并承担教学研究任务,在教育思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有发表、出版的学术论文、教学研究成果、著作或教科书等代表性成果。
3.具有一定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了解本专业工作过程或技术流程,在实习实训教学、设备改造、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职务(职称),或具有相应的能力水平。
(二)中级“双师型”教师
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和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
2.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技术革新的能力。参与过重要教学研究或科研项目,在教育思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较突出的成果,起到带头人的作用。有发表、出版的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教学研究成果、著作或教科书等代表性成果,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3.具有较为丰富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掌握本专业工作过程或技术流程,在实习实训教学、设备改造、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较突出成果,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中级及以上证书或职业资格中级及以上证书,或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职务(职称),或具有相应的能力水平。
4.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技能竞赛类、教学成果类、科技发明类等代表本领域较高水平的奖项;或指导学生获得地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教学成果类、科技发明类等奖励。
(三)高级“双师型”教师
1.深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特色鲜明,形成可供推广和借鉴的教学经验或模式。
2.在教育教学团队中发挥关键作用,担任地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等,主持过重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研究项目或科研项目,在教育思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指导和培养其他教师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有发表、出版的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教学研究成果、著作或教科书等代表性成果。
3.具有丰富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本专业工作过程或技术流程,在实习实训教学、设备改造、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高级证书,或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高级职务(职称),或具有相应的能力水平。
4.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技能竞赛类、教学成果类、科技发明类等代表本领域先进水平的奖项;或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类、教学成果类、科技发明类等奖励。
第七条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可参照实施。
七、双师型教师认定程序中不包含什么?
参加资格考试
双师型教师认定程序中不包括参加资格考试。 双师型教师,高职教育教师中的特定称呼,是指“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
八、双师型教师认定中包含哪几个环节?
一、认定人员范围:在学院从事教学满两年,且具有讲师(含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
二、申报程序
1、申请认定“双师型”教师资格条件的教师,需向所在系(部)提出申请,填写《“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各系部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后报人力资源部汇总。3、人力资源部对汇总的申报材料进行复审后,呈报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审认定。4、通过评审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名单由学院发文公布,人力资源部备案。
三、双师型教师认定程序中包含评审答辩环节,因为双师型教师的考核程序很复杂,需要对教师的语言,文字,答辩能力考核,所以是包括了,所以是包括了这个环节。
九、何为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中的特定称呼,是指“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如教师+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
十、什么叫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全英文授课能力的,且有丰富海外教育经历的教师。这类教师除了拥有教育专业背景和授课能力外,还能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跨越文化差异,完美融合国际化视野和国内文化特色,开展一流的教育教学活动。双师型教师的出现源于新时代推动中国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需要。
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还掌握多种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科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双师型教师是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强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