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工业化起步时间?
1953—1957年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
二、我国工业化起步于什么时候?
1953年。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进行。五年计划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发展不断上台阶的重要途径。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纲要(草案)》规定,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五年合计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元,1975年粮食产量达到6000-6500亿斤,棉花6500-7000万担,钢3500-4000万吨,原煤4-4.3亿吨,发电量2000-2200亿度,铁路货运量9-10亿吨。
三、工业化起步于那一年?
1782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标志着世界工业化的开始。世界工业化始于18世纪的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8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中国的工业化始于解放后,新中国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的核心就是“一化三改造”。一化就是建议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三改造就是逐步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四、什么事件标志着欧洲工业化起步?
1782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标志着世界工业化的开始。世界工业化始于18世纪的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
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五、对中国工业化起步具有决定性作用?
洋务运动发展了一大批军事和民用工业,对中国近代工业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六、广西和柳州的工业化进程起步于我国哪个时期?
1949年至1957年,柳州开始“重工业化”的进程,建立起以柳州机械厂、柳州制造厂为代表的机械工业;1978年,柳州基本建立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体系;改革开放后,柳州在全国声名鹊起,一度成为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工业城市;上世纪90年代,柳州成为全国最早进入综合改革试点的城市,是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的第一个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的城市。
七、工业化分类?
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八、工业化作用?
工业化源于工业革命。200多年前,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并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蔓延到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纺织、热力、冶金、化学、电气等领域的科学和技术不断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各部类的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并逐渐取代农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伴随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不仅提高了社会物质生产能力,而且人口、就业、消费、城市化、教育、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由此带动整个社会结构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使人类社会面貌较农业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观。
信息化使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出现了重大变化,人类最前沿的发展重心正在从以工业化主导转变为以信息化为主导。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信息化发展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取代工业技术成为社会技术体系的基础技术;信息产业形成并崛起为社会第一大产业部门,深刻地改变了社会产业构成;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中,使传统产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以物质、能源、资本投入为主的工业经济,开始转变为以知识和信息投入为主的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形态;社会生活正走向高度信息化,工业主义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社会观念等等都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仍然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但即使工业化本身也吸收了很多的信息化要素,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了。传统工业化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机械化大生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化的内涵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从80年代开始,灵活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相继出现,90年代又发展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现在敏捷制造、并行制造、网络制造等新的工业生产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灵活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还是最新的网络制造,其实质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信息处理和控制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对生产设备和流程的控制来提高生产过程的准确性、灵活性、高效性。信息技术的渗透应用使传统工业生产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现代化的最新涵义是结合信息化的工业化。
与发达国家在高度工业化基础上自然发展出信息化不同,我国现在传统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完成,又迎来了信息化浪潮,面临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一方面,信息化源于工业化,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必须完成工业化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包括工业现代化在内的国家现代化进程离不开信息化的带动,信息化代表了未来方向。如何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既要尽快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不能在信息化上落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课题。
九、英国工业化和苏联工业化模式分析?
英国工业化是资本主义模式,苏联是社会主义模式。
十、建筑工人的名称?
一、建筑工人的美称是城市建设者。
二、建筑工人,指从事建筑工作的工人。八十年代的建筑工人指在建筑公司工作的正式工人和临时工人。随着企业改革,部分建筑工人转业分流,部分人员成为建筑包工头。现在的建筑工人基本上是来自农村的农民,极少数为大学生。目前大学生人数有增加趋势·。城市建设者则是指从事城市基本设施建设的人员,他们中间既有本地居民,也有外来劳动者。特别是在城市发展或扩大阶段,外来劳动者往往占很大的比例,甚至是以外来劳动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