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现代宏伟建筑?
中国新的现代宏伟建筑 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 北京的广播电视中心新闻大厦 ,北京新机场 ;上海的 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 ,上海长途汽车客运站 ,浦东国际一期航站楼 ;位于四川省成都的简阳新机场 ,锦城广场的环球中心等等。
二、中国现代建筑理念?
后现代——崇尚个性化、大众化,反对福特主义、机器大生产、精英主义。
解构主义——破除传统与常识,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低碳环保------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
三、现代钢结构的建筑特点?
以下信息是现代钢结构的建筑特点,仅供参考:
1、材料强度高,自身重量轻
钢材强度较高,弹性模量也高。与混凝土和木材相比,其密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相对较低,因而在同样受力条件下钢结构的构件截面小,自重轻,便于运输和安装,适于跨度大,高度高,承载重的结构。
2、钢材韧性,塑性好,材质均匀,结构可靠性高
适于承受冲击和动力荷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钢材内部组织结构均匀,近于各向同性匀质体。钢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比较符合计算理论。所以钢结构可靠性高。
3、钢结构制造安装机械化程度高
钢结构构件便于在工厂制造、工地拼装。工厂机械化制造钢结构构件成品精度高、生产效率高、工地拼装速度快、工期短。钢结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结构。
4、钢结构密封性能好
由于焊接结构可以做到完全密封,可以作成气密性,水密性均很好的高压容器,大型油池,压力管道等。
5、钢结构耐热不耐火
当温度在150℃以下时,钢材性质变化很小。因而钢结构适用于热车间,但结构表面受150℃左右的热辐射时,要采用隔热板加以保护。温度在300℃ -400℃时.钢材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显著下降,温度在600℃左右时,钢材的强度趋于零。在有特殊防火需求的建筑中,钢结构必须采用耐火材料加以保护以提高耐火等级。
6、钢结构耐腐蚀性差
特别是在潮湿和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容易锈蚀。一般钢结构要除锈、镀锌或涂料,且要定期维护。对处于海水中的海洋平台结构,需采用“锌块阳极保护”等特殊措施予以防腐蚀。
7、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可重复利用
钢结构建筑拆除几乎不会产生建筑垃圾,钢材可以回收再利用。
四、古代现代建筑共同结构特点?
我国的古代建筑有哪些共同特点?写回答
我国古代建筑其实有很多共同特点。
首先,我们的古代建筑一般使用木构架,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就知道使用木头了,等到了汉代,我们木质建筑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古代由于所处环境,所以我们一般用木头比较多,好加工,也易建造。我国古代木质建筑发展了这么多年,各种技术成就也非常高了,而且古代人没有现在那么多先进设备,一般都是人力直接搬运,和石头相比起来,木头也轻,运输也是比较方便的。
再者,我们的古代建筑看起来都是比较对称,这是我们传统文化浸润而成的。比如故宫,各式四合院,各个时代的庙宇,还有大部分人家的宅子等等。大体上都是对称的,可能是因为古人都喜欢对称美吧,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审美观念吧,很有古典美的,很少有特例,一般都是成轴对称的。一般来说,主要结构在对称轴的线上,然后离线越远的建筑一般来讲就是越不重要的。
我们古代建筑都是很美很有意境,那些园林什么的,一个赛一个的有意境。苏州园林更是登峰造极了。很有古代传统文化的气息。文人雅士皆聚于此。
所以中国的建筑都是很有内容,都不空洞乏味,这是极具观赏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千百年来的建筑,让我们后人依旧流连忘返,即使现在的建筑师们,也在现代建筑中借鉴中国古代的元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产生了自己的多样的建筑类型:单层或多层的殿、堂、楼、阁、轩、谢、廊、亭、台,以及苑囿、坛庙、陵墓、桥梁、牌楼等等;也产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建筑造型和装饰的实践的经验和法则。在建筑材料方面,表现了对于多种多样材料的熟稔的知识和营造的丰富与巧妙。
中国古代建筑在样式上具有若干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是建筑艺术造型技巧的具体运用。
(一)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以院落为单位的。一个主要建筑物“正房”和“侧座”,以及“回廊”、“耳房”等附属建筑物组成的院落,作为一组完整的建筑群是生活活动的场所,也统一地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形象。
此一建筑群在组合时追求两个形式上的原则。一个在布局上主要建筑物的中线为轴线,而取得全建筑群左右均衡对称:一是以主要建筑物的高度为准,取得各建筑物高低起伏变化,表现了一定韵律节奏的连续性。
中国古代建筑所追求的左右均衡对称和表现一定韵律节奏的连续性,也运用以组成更大的建筑群体,例如:包括很多院落的大宅第、宫殿、寺观,以至整个城市。这种形式适应着宗法的家族制度、政治制度和伦理思想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适应新社会的新需要,加以改造,创造性的加以利用。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家创造这种形式,是以突出建筑创作的主题所在的主要建筑物为目的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产生最大的艺术力量,每个时代,各不同地域的优秀匠师的积累无数的具体的造型手法,包括尺度、比例的具体规定。
(二)每一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屋顶、屋身,和台基。这三部分虽都是为了构造上的需要,也以鲜明的形象满足审美的要求。
屋顶、屋身和台基的庞大体积造成雄伟壮丽的印象,在古代,是直接为了夸耀统治阶级的“尊严”和“威风”的。所以,审美的要求不能不是服从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政治要求的。
现实主义的建筑以时代的进步为准绳,也要以建筑材料结构的物质条件为依据。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的组合和形象性是和中国古代建筑长时期应用木材构成的“框架结构”这一事实分不开的。
“框架结构”:屋身部分是以木材作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的梁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
矮柱,按照传统的办法,总是逐渐加高,而称为“举架”。屋顶的坡度随举架高低的比例而变化。
屋顶有实用的目的,便于雨水下流。为了同一目的,房屋前面有“出檐”。
在结构上,由柱头挑出以承托“出檐”的重量的,时常利用“斗栱”的结构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柱梁交接处,在往头上加上一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栱”的弓形短木,两层栱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栱和斗结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性。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中的最有特色的部分,也集中了古代匠师为了解决材料性能限制所表现的创造力。
由于框架结构的方法,建筑物的两柱之间的墙壁不负重,门窗的位置和大小都可以自由处理。
我们可以看见,由框架结构而派生的种种:随着举架而生的屋顶坡度,为了减少剪力而生的斗拱,因不负重而生的门窗的自由处理等等,都在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构成上成为决定性的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物之为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说明下面这样的科学原理在古代的现实主义的建筑艺术中已被注意到了:建筑材料和结构等技术的特点是建筑艺术创造的物质条件,把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在所有的环节上联系起来。
(三)中国建筑的装饰加工也没有完全离开这一科学原理。
中国建筑的装饰是丰富的,但华丽精细的装饰与完整的壮观的造型是统一的。得到这种统一是与所采取的装饰方法有关的,装饰的部位往往都是处于构件交接的部分,例如:房脊、柱头、栏秆、门环,等等都是结构上的关节。所以,很多平面的边缘,特别是角隅,也是集中地突出地进行装饰加工的部分。这样造成了繁而不乱,统一的艺术效果。
在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中,作为附属的艺术:壁画和雕塑也都出现在为了表现统一的目的所要求的位置上。
所以,一切建筑装饰都是为了达到加强艺术表现的目的,而不是分散的目的。
古代建筑艺术中为了满足那一社会条件下群众的要求,过分追求华丽效果和大量的装饰的趋势是封建时代发展的特点。但装饰的方法,纹样的母题和处理,色调的配合等都深刻地表现人民的艺术才能,是我国装饰艺术的宝藏的重要部分。
举出以上三点,旨在指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适用与营造的基础上,按照时代要求,追求完美的建筑形象所获得的丰富经验和实践法则,初步可以总括为这三个方面。其进一步的具体内容有待专门的科学的分析。
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征包括:一个高起的台基,作为木构梁柱为骨架的建筑物的基座,再支承一个外檐伸出的坡形屋顶。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地筑墙和开窗。正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中华文明的任何延伸地。中国建筑除了本身的精致性,还极注重建筑物的调配和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联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直到20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结构和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点为: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结构为骨架,达到了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如 《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
2. 保持构架制原则。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载荷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载荷。
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3. 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形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 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 实行单体建筑保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深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或琉璃瓦。
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用正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供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
5. 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其原则是内省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了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惟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两千多年前汉墓砖画上已经有院落建筑的表现,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复杂的围合形式。
6. 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室内间隔采用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的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7. 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观。
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或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经营辉煌。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
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墙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皆备,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五、中国现代的奇特建筑?
1重庆武隆飞天之吻
它是重庆武隆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的核心大型娱乐设施,是全球唯一的双子互动式飞行岛。 2、广州铜钱大厦
广州铜钱大厦原名是广州圆大厦,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经济圈最南端。
3、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 是一栋花朵造型的奇特建筑,被称为“马蹄莲”,是中国最大的绿色仿生建筑。作为光谷未来科技城的标志,也是武汉市的地标性建筑。
4、成都七一城市森林花园
庭院的绿植品种非常多样,这种庭院绿化,使每位住户拥有私家花园的设想成为一种现实 5、贵州瀑布大楼
瀑布大厦位于贵阳观山湖区烈变广场,大厦楼高121米,外部的人造瀑布景观落差高达108米。
6、昆山未来城
昆山未来城因为酷似"金字塔"的新颖设计而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建筑。
7、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大兴国际机场楼形如展翅的凤凰,与T3航站楼“一”字造型不同,新机场是五指廊的造型。 8、三亚美丽之冠大树酒店
美丽之冠七星酒店总投资超过100亿RMB,是中国总投资最大的酒店项目建筑群。
9、贵州兴义市吉隆堡
吉隆堡如一座孤岛坐落在万峰湖中,仅靠一座吊桥与外界连接, 被称为中国版的天鹅堡。 10、上海深坑酒店
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深坑酒店)是全球人工海拔最低的酒店,与迪拜帆船酒店一起被评为“世界10大建筑奇迹”之一。 11、广州融创大剧院
比起叫它大剧院,大家更愿称之为红色花棉被。 12、贵州遵义天下第一壶
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由遵义老村长集团投入巨资打造。 13、邯郸巨型白菜
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这座曾火极一时的“大白菜”吧。
14、河北天子大酒店
天子大酒店是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的一家酒店。
该酒店的外形为传统的"福禄寿"三星彩塑。 15、宜宾五粮液酒瓶楼
五粮液酒瓶楼位于四川宜宾,是由配电站装饰成的。 16、成都之眼丹景台 它外观呈金属质感的橙红色,整体建筑螺旋向上,从空中俯瞰,好似大地张开了眼睛。 17、广东清远通天神掌
通天神掌是清远最火的网红景点之一,百米悬崖伸出一只神掌。 18、重庆方便面大楼
重庆火车北站附近一大楼造型奇特,远看该建筑就像三桶方便面重叠在一起。 19、合肥文化馆干柴堆
干柴堆的整个设计方案灵感来自民间儿童游戏棒,由长短不一的金属杆件按照严格的结构逻辑编织而成,形成只有分布的交叉杆棚罩,外观就像是一个未经修饰的鸟巢。20、贵阳花果园
花果园位于贵阳市中心,是中国乃至全亚洲第一大楼盘
六、临摹中国现代建筑方法?
建筑速写对于建筑的结构和空间感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线条的流畅干净也很重要。 一、临摹建筑速写的画面分析
1、绘制建筑物的线条要简洁笔直。
2、注意地面纹理表现。
3、注意水面波纹和倒影的表现。
4、注意水面与湖面的区分。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二、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1、首先勾勒出建筑的大致轮廓线条,第一步的线条不要太重,尽可能的轻一些。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2、第二步我们强化现代建筑外形轮廓,刻画此类房屋建筑的线条必须要直。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3、检查画面,注意基本透视问题,同时要加强建筑的根基线。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4、添加近处房屋的线条,初步表现房屋的质感,为后面的刻画奠定基础。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5、加强建筑物的根基部分,同时注意房屋的协调性。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6、刻画出画面的细节,强调阴影的表现突显画面的空间感,并延伸刻画右边建筑房屋的地基线。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7、添加线条和阴影,表现出玻璃和墙体的质感。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8、接着我们继续刻画右边的建筑,这里同样要注意线条的规整性。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9、继续刻画右边的建筑物,注意画面透视关系的把握及画面细节的刻画。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10、刻画出地面纹理的同时,刻画出地平线和水面。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11、添加水面的波纹,用简单线条去表现,注意水面与地面的区分。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12、继续细化并完善建筑物的部分,适当添加阴影,用来表现建筑物格子的不同质感。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13、加强地平线刻画,突出表现水面与地面分界线。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14、继续添加景物完善画面,注意景物的构图搭配,不要过满,也不要过空。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15、继续细化左边的建筑物,注意添加细节部分以及加强物体格子质感的表现。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16、继续细化地面的纹理线条,注意远近虚实关系。现代建筑速写步骤教程 17、继续添加水面波纹投影的刻画完善画面,注意景物的构图搭配,不要过满,也不要过空,会所就完成了。
七、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现代中国建筑是具有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现代建筑文化三重建筑文化观念的特点,它是这三种建筑文化观的矛盾统一体。
艺术装饰风格是另一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类型。这一风格的建筑继承了意大利未来主义和立体义的某些特征,追求挺直的几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线形式,注重对称的构图、重复的序列、几何图案装饰效果,建筑中常用阶梯形的体量组合、横竖线条的构成立面、圆形的舷窗、圆弧形转角、浮雕装饰等手法,同时又具有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上述上海的多数现代建筑如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万国储蓄会公寓、汉弥尔登大厦、百老汇大厦、大陆商场、大新公司等作品均属这类艺术装饰风格。
八、中国砖石结构建筑?
中国砖石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砖石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九、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和设计理念能否应用到现代建筑领域?
任何时代的建筑都是结合当时的技术,材料,工艺以及当时的审美,功能等综合要求下的结果。梁大师在他的《中国建筑史》一书里甚至说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除了上述技术材料工艺等客观原因以外,还与中国古人崇尚自然,“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有关系。梁大师认为,即便是在古代,埃及人希望永世不灭,所以用石头建金字塔,而中国人“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简而言之中国的文化导致了中国建筑在形态上的体现。所以才会用到木结构,才会导致现代人对斗拱,榫卯的认可和推崇。
随着技术材料工艺审美以及功能需求的变化,现代建筑相对于中国古建筑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刻意的照搬中国古建筑,反而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以斗拱为例,我见过不少混凝土的斗拱,在质感和纹理上与木质有较大差别,而且当你知道那只是个造型而已,本身没有结构的作用时,你就感觉不到斗拱应该有的力量之美。
但是就不是说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完全没有意义。许多中国古建筑的设计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被经常利用,比如一些梁柱结构,平面布局,屋顶形式,色彩,园林景观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经常都会用到。
十、什么建筑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开始?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
1929年9月5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设计实力,二三十年代称雄上海的最大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今香港"巴马丹拿事务所")设计,大厦10(局部13层),塔顶高77m,平面为A字型。钢框架结构,顶部设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铜屋顶。
从其形式来说,尽管与我们今天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世纪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楼--美国芝加哥蒙特格美力公司大楼(Headquarters of Montogomery 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复古主义及折衷主义盛行的上海建成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但与周围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沙逊大厦的建成标志着现代思潮的开端,它拉开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