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考历史必考重点考点?

221 2025-01-08 15:57 中山人才网

一、中考历史必考重点考点?

中考历史必考的考点,就是遵义会议、中共七大,文化大革命,这些重要会议的意义,都是中考历史必考的重点,一定要牢记意义和影响

二、二建考点汇总?

二建考试各科目关于时间的考点汇总及解析,

1,10〜30s:

建筑

1)防水混凝土应采用高频机械分层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宜为10〜30s。

2)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运输途中及等候卸料时,不得停转;卸料前,宜快速转搅拌20s以上后再卸料。

2,120s:

建筑

1)当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20s,运输过程中严禁向拌合物中加水。

2)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120s;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180s。掺增塑剂的砂浆,从加水开始,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10s。

3)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宜≥2min。

3,5min:

市政

1)喷射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

4,10min:

市政

1)喷射混凝土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

5,15min:

市政

1)泵送混凝土的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

三、什么是全考点汇总?

就是所有可能出考试题的知识点汇总

四、关雎重点考点句?

《关雎》知识点归纳

1、作品简介: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2、理解性默写:

(1) 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明一个青年已经看准了追求的目标(或表达爱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表明男主人因思念至深而辗转难眠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想像把女子迎娶回家的句子: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主旨句,统领全篇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6)全诗的纲目,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贤惠的姑娘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 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最能表现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8)男子对姑娘求而不得痛苦难眠的两个处表现是:辗转发侧。寤寐思服。

(9)《关睢》 中的男子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发了求之不得的美好愿望和喜悦之情。

(10)  全诗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

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

 3、感知赏析:

(1)、简述本诗故事和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变化?

《关睢》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试作分析。

①“流”这个动词,具体准确地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

②表现了女好的勤劳;

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3)、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窃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对的睢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4)、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睢鸠合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5)赏析“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发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6)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①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体现作者感情的逐层加深;

②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③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怎样理解孔子对《关雎》的评价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睢》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五、高考地理考点汇总:苏教版地理知识重点解析

地理知识点汇总及解析

在高考中,地理是一个重要科目,苏教版地理教材是学生备考的重要依据。下面将对苏教版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重点解析。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貌、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的知识。重点关注的知识有长江、黄河等流域的地理特点和作用,以及中国的气候分布和特点。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城市是地理考试中的热点,苏教版地理教材中对人口数量、分布、迁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重点关注的知识有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问题、城市化进程等方面。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内容,苏教版地理教材中对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关注的知识有自然灾害的成因、预防措施、救灾工作等方面。

全球地理

全球地理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之一,包括各大洲的地理特点、环境问题、资源分布等内容。重点关注的知识有亚马逊雨林、南极洲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总结和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抓住重点,理清知识脉络,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这些知识点的总结能够为您的学习提供帮助。

六、药一必背考点汇总?

考点1、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考点2、剂型的分类

①根据物质形态分类,即分为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液体剂型 (如溶液剂、芳香水剂、注射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部分吸入剂等);

②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考点3、化学降解途径

①水解:盐酸普鲁卡因、硫酸阿托品、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利多卡因、对乙酰氨基酚、阿糖胞苷、维生素B、地西泮、碘苷;

②氧化: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水杨酸钠、维生素C、磺胺嘧啶钠、盐酸氯丙嗪、维生素A或维生素D。

考点4、水溶性抗氧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脲、维生素C、半胱氨酸等。

考点5、油溶性抗氧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维生素E等。

考点6、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考点7、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点8、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分类

考点9、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考点10、《中国药典》规定的片剂的崩解时限

普通片剂的崩解时限是15分钟;分散片、可溶片为3分钟;舌下片、泡腾片为5分钟;薄膜衣片为30分钟;糖衣片为1小时。

七、西药一必背考点汇总?

考点1、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考点2、剂型的分类

①根据物质形态分类,即分为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液体剂型 (如溶液剂、芳香水剂、注射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部分吸入剂等);

②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考点3、化学降解途径

①水解:盐酸普鲁卡因、硫酸阿托品、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利多卡因、对乙酰氨基酚、阿糖胞苷、维生素B、地西泮、碘苷;

②氧化: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水杨酸钠、维生素C、磺胺嘧啶钠、盐酸氯丙嗪、维生素A或维生素D。

考点4、水溶性抗氧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脲、维生素C、半胱氨酸等。

考点5、油溶性抗氧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维生素E等。

考点6、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考点7、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点8、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分类

考点9、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考点10、《中国药典》规定的片剂的崩解时限

普通片剂的崩解时限是15分钟;分散片、可溶片为3分钟;舌下片、泡腾片为5分钟;薄膜衣片为30分钟;糖衣片为1小时。

八、中药一必背考点汇总?

考点1、7本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考点2、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考点3、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考点4、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联系起来,用以说明药物功效的适应范围,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选择用药的依据。

考点5、有毒与无毒:有毒,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广义上讲,除指药物的作用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应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反映了其偏性对人体的两面性。

考点6、七情配伍概念: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即指单味中药配伍同用的七种情形。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考点7、君臣佐使概念:是指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高度概括了中医组方的原则。

考点8、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考点9、方剂的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考点10、常用的道地药材: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华南药、西北药、藏药。

考点11、植物药的一般采收原则: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

考点12、药材常见的加工方法:拣、洗;切片;蒸、煮、烫;搓揉;发汗。

考点13、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方法: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考点14、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利用酸碱性进行分离;利用沉淀试剂进行分离。

考点15、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常见的方法有简单的液-液萃取法及液-液分配色谱(LC或LLC)等。

考点16、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固-液吸附用得最多,并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半化学吸附之分。

考点17、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常用有透析法、凝胶过滤法、超滤法和超速离心法等。

考点18、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及沸点进行分离:离子交换色谱法适于可离子化的物质的分离。

考点19、生物碱的分类:吡啶类生物碱、莨菪烷类生物碱、异喹啉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有机胺类生物碱。

考点20、生物碱的理化性质:性状、旋光性、溶解性。

考点21、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苦参、山豆根、麻黄、黄连、延胡索、防己、川乌、洋金花、天仙子、马钱子、千里光、雷公藤。

考点22、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苦杏仁、桃仁、郁李仁。

考点23、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丹参、紫草。

考点24、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

考点25、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中药: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

九、2021山西专升本重点考点?

2020年山西的专升本 首先就是要英语专业过硬 然后教育学 心理学也要很好 !

十、孙权劝学重点考点归纳?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

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

2.但当涉猎(应当)

见:

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

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

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

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②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表反问语气,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

(五)解释成语

1.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六)问答题

1.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

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7.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1.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

12.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事耳 但当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