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能否经商?

107 2024-12-02 13:59 中山人才网

一、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能否经商?

首先给您个明确的回复: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不可以经商。

据《关于严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的通知》,严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用公款(包括行政经费、党团费、老干部特需经费等)、贷款以及在职干部自筹资金,违规自办企业或与群众合办企业,不得在经济利益上与群众兴办的企业挂在一起;

不仅自己不能经商,同时严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干部之间利用职权相互为对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另外,页严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允许、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异地工商注册登记后,到本人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

二、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能否经商?

原则上是可以的。

按照2017年人社部印发的《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规定,事业单位专技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分为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虽然有清晰的界定,但在实际中并没有那么明确)可以创办企业,具体可以详细学习一下文件规定,然后咨询单位的人事部门。

三、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能否返聘?

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再返聘到原单位上班,这种情况也有,但并不多。我是延安市一个县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我们县只有县医院和中医院有部分退休的内科医生和中药房的药剂师被单位返聘囬去上班。还是由于这方面的技术人员短缺,才会返聘退休人员的。返聘人员都是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每月发3000元工资。

四、事业单位人员能否申请公职律师?

不可以的。

公职律师是在国家行政部门设立的政府律师,由政府支付薪水,属于国家公务员序列, 主要办理本机关法律事务,以提高政府机构依法行政水平,在法律上维护国家利益,公职律师不得为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

五、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能否享受征地补偿?

不能享受。征地补偿、是补偿这块土地上的村民、村民以这块土地维持基本生活来源,土地征用之后、要依法对土地上的村民进行经济补偿。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户口属于城镇居民,不能享受村集体土地的任何收益!因为已经享受国家给予的养老保险。

六、46岁的事业单位人员能否提拔?

46岁的事业单位人员正常是不能提拔的,除非是有重大贡献,具备特殊条件可以提拔。因为根据国家规定,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合格,在单位工作积极肯干,得到单位领导同事的认可,还要是单位的后备干部,具备了初步提拔的条件,年龄不能超过45岁。

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否自己开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否自己开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自主创业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然而,对于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自己开店是否合法合规成为了一个疑问。那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否自己开店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法律上是可以自己开店的。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有自由创业的权利,没有明确禁止其开办个体工商户或者经营其他商业活动的规定。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所以可以自己开店,一方面与我国对个人创业的支持政策有关。当前,我国鼓励创业,提倡个人创造价值,为创业者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单位内部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对于他们来说,自己创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

然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己开店也面临一些限制和考验。首先,他们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创业行为合法合规。例如,需要依法申请工商登记,遵守税收规定等。其次,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自身职业道德问题,避免利用单位资源或者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此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开店之前应该向单位报备,征得单位的同意,避免可能造成的工作冲突。

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自己开店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他们可以实现财务上的独立和事业上的突破。然而,创业本身也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时,他们需要具备更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抗压能力。

另外,尽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自己开店,但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避免因创业而影响正常工作的履职能力。他们应该建立良好的工作与创业平衡,确保自己既能发展个人事业,又能履行好作为事业单位员工的职责。

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创业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考虑自己的兴趣、经验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找准切入点。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了解行业现状和竞争对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计划。最后,要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总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否自己开店,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他们需要遵守相关规定,注重职业道德,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保持工作与创业的平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创业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 创业法律法规解读,中国科技创业网,2022年5月15日,jcdt/cyfz/202205/9124.html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主创业管理办法,国家公务员局,2021年10月20日,n/20211021/3293986.shtml
  • 八、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能否终止保险关系?

    事业单位早年退休是在单位,那时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是国家财政拨款,退休人员也是享受国家拨款的,大约十年左右,事业单位陆续归入社会保险了,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只要退休,享受社保支付的退休金到死,国家还要支付丧葬费,还会给亲属社平工资,事业单位20月工资,企业10个月工资做抚恤金!一旦退休,就不继续交保险费了。也就是停交费不停保险义务,每个月按时收退休金养老就行了!

    九、事业单位未入编人员能否进行干部任用?

    一般来说是不行的,因为事业单位是吃财政的,进入事业单位要有编制才能进入,考核、评职称等都要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编制。由此可见,非在编人员是无法考核的,怎么能提拔成领导?

    不过单位内部的一些中低级部门岗位,如后勤处的食堂主管、学生共舞主管等等岗位应该能得以提拔。

    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否开公司?

    事业单位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第五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所以没有经过组织允许一般不能开公司,但经过组织允许是可以的。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或者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在职创办企业,是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利用时间,挖掘创新潜力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兼职单位的工作业绩或者在职创办企业取得的成绩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专业技术人员自愿流动到兼职单位工作,或者在职创办企业期间提出解除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与其解除聘用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或者在职创办企业,应该同时保证履行本单位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单位同意;单位应当将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和在职创办企业情况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

    事业单位应当与专业技术人员约定兼职期限、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事项。

    创业项目涉及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企业可以订立协议,明确权益分配等内容。 公务员法 政府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