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建国时期和解放时期电视剧?
1、《红旗渠的儿女们》
本剧记录了河南林州“红旗渠”的后代们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走出太行、走出大山,“一把瓦刀闯天下”,进入城市从事建筑、二次创业的故事。
通过对红旗渠两代人人物命运和观念的冲突,揭示了“红旗渠人”新旧观念的矛盾和碰撞,“红旗渠”的后代们经过打拚由穷人变成了有钱人、由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大老板、由“乡巴佬”变成了“城里人”,展示了由农业文明进入城市文明的艰难嬗变过程。
2、《海棠依旧》
《海棠依旧》是河北电影制片厂及北京金璇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由陈力执导,孙维民、唐国强、王伍福、杨步亭、卢奇、黄薇、赵力强、马晓伟、丁柳元、 曾一萱等共同主演的电视剧。
该剧根据周秉德创作的《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改编而成,讲述从新中国成立到周总理逝世期间,周总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呈现周总理以中华崛起为己任,为国家操劳、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壮丽一生的故事。
二、解放时期的中国十大名酒
解放时期的中国十大名酒
中国历史悠久,酿酒文化源远流长。在解放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名酒,其中有十款备受推崇,成为国人引以为豪的珍品。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索解放时期的中国十大名酒。
1. 茅台酒
作为国酒之一,茅台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这款名酒以酿造工艺复杂而闻名,采用优质的高粱和大曲,经过传统的酿造和长时间的陈放,酒液香气独特,口感醇厚。茅台酒不仅代表着中国白酒的顶级水准,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2. 梁山泊酒
梁山泊酒是山东省的代表性名酒之一,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酒品之一。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高品质的原料使之成为国内外酒类市场的热门产品。梁山泊酒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香气,给人带来纯正的饮酒体验,享誉中外。
3. 剑南春酒
剑南春酒作为四川的名酒,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酿造工艺而闻名。其选用的优质高粱和大曲,经过严格的酿造过程,酒液清澈透明,口感绵长。剑南春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成为国内外消费者追逐的目标。
4. 礼泉老酒
礼泉老酒是陕西省的特产名酒,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工艺。这款名酒采用传统工艺酿造,以高粱和大曲为原料,经过多年的陈放,酒质醇香,回味悠长。礼泉老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醇厚的口感,备受酒类爱好者的喜爱。
5. 牛栏山酒
牛栏山酒是中国白酒的代表性品牌之一,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名酒。其酿造工艺独特,选用优质的高粱和大曲,注重原料的挑选和发酵的过程。牛栏山酒香气浓郁,入口醇厚,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6. 洋河大曲
洋河大曲是江苏省的一款知名名酒,以其鲜香纯正的风味而闻名。其选料严格,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酒体醇厚,香气独特。洋河大曲以其丰富的层次和舒适的口感,成为中国名酒市场中的佼佼者。
7. 五粮液
作为中国名酒市场的龙头企业,五粮液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成为国内外消费者追逐的目标。这款名酒采用精细的工艺和精选的优质高粱、大米、小麦、玉米和豌豆为原料,经过多年的陈放和调配,酒液芳香宜人,口感醇厚。
8. 汾酒
汾酒是山西省的特产名酒,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酿造工艺而闻名于世。其选用当地优质的高粱和大曲为原料,经过经典的工艺和长时间的陈放,酒质醇厚,口感出众。汾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成为中国名酒的代表之一。
9. 金六福酒
金六福酒是中国高档白酒的代表性品牌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酒之一。其选材精细,酿造工艺独特,酒液色泽黄亮,口感醇厚。金六福酒以其丰富的层次和高雅的风味,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10. 基酒
基酒是重庆市的代表性白酒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闻名。其选用上等的优质高粱和大曲为原料,经过经典的工艺和长时间的陈放,酒质醇厚,余味悠长。基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秀的品质,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以上所述的解放时期的中国十大名酒,无论是在酿造工艺还是在口感品质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它们作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中国白酒的顶级水准,也见证了中国酒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作为国内外消费者的追求之一,还是作为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酒品,这些名酒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品味。
三、解放战争时期军史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军史故事
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对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一场伟大斗争。在这段历史时期,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军事故事,让我们铭记其中的英雄们。
第一则军史故事是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突围的故事。1940年代末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面临着国共内战的压力,敌人的进攻日益猛烈。在一次特别危机的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地进行了突围,苦战十余天,最终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包围,保证了军队的生存和发展。这次突围行动不仅彰显了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精神,也展示了共产党的领导能力。
第二则军史故事是关于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故事。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入侵朝鲜。中国政府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抵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艰苦的战斗中,志愿军们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但他们坚守阵地,英勇作战,最终驱逐了美军,保卫了祖国的安全。志愿军用血肉之躯书写了民族的荣光,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第三则军史故事是关于解放军包围土匪的故事。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土匪势力,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为了维护人民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解放军积极开展剿匪行动。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优秀的战术,在长期的作战中,先后歼灭了大批土匪,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四则军史故事是关于解放军击败国民党军的故事。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手,他们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然而,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稳步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人民战争为主、运动战为辅”的战略指导,为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故事充满血与火,充满英雄与荣光。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定意志、英勇作战和无私奉献。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付出一切,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铭记这段艰苦历程,并向那些为祖国流血牺牲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史故事,是中国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奋斗史的重要一页。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更激励着我们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一起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向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进步和团结而英勇战斗的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英勇奋斗,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让我们铭记这些军史故事,向那些为祖国流血牺牲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四、解放战争时期的趣闻
解放战争时期的趣闻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历史
解放战争是指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即1945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国国民党的武装力量之间的战争。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时期,伴随着许多战略、政治和军事的变化。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有趣的趣闻轶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解放战争时期的趣闻。
趣闻一:独特的战场策略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面对着敌军的强大实力,采用了许多独特的战场策略,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游击战”策略。这种战略强调小规模和机动灵活的战斗,通过避开正面战斗,以追击和骚扰的方式削弱敌军力量。
这一战略的成功离不开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他们通过提供食物、庇护和情报,为解放军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援,这也使得解放军的游击战战术更加灵活和有效。
趣闻二:毛泽东的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领袖毛泽东被誉为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和政治家。他的战略思想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讲述了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使用“锄奸”这个词的起源。据说某次他在军事会议上使用了这个词,用以指控敌军内部的叛徒。
但是,与会人员却纷纷表示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于是,毛泽东解释道:“锄奸,就是像锄草一样,要将内部的叛徒一根根拔除。”这个比喻深受大家的喜爱,从此,锄奸一词开始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广泛使用。
趣闻三:红军的苦行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军进行了一次著名的长征。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军事行动。
长征中,红军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但为了保持士气和顽强的信念,红军领导者周恩来采取了一项独特的措施。
他命令红军每天安排一小时的“苦行军”,也被称为“马拉松行军”。这项行动强化了红军的纪律和意志力,增加了士兵们的信心和团结力量。
趣闻四:八路军和新四军合作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支军队在战略和战术上密切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有一个趣闻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合作有关。据说一个新四军的官兵在一个夜间行军中迷路了,误入了八路军的营地。
八路军士兵看到这些新四军的官兵后,立即向他们喊话:“同志,你们走错地方了。”但新四军官兵却误认为是遇到了敌人,立马准备开枪。后来经过解释,误会得以解除,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官兵共同笑谈这次的趣事。
趣闻五:志愿军的奉献精神
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劳动党要求,赴朝鲜战场参战。志愿军以无比的勇气和奉献精神,为保卫朝鲜和捍卫国家尊严作出了巨大牺牲。
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述了志愿军的奉献精神。有一支志愿军部队在一次战斗中重创敌军,但陷入了弹药短缺的困境。这时,一个士兵主动提出用自己的身体来运送弹药,用背部替代了运输工具。
虽然最后这名士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的奉献精神激励了周围的士兵,鼓舞了整个部队,体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定意志。
结语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历史中,有许多趣闻轶事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的背景和人们的艰辛努力。这些趣闻不仅让我们感叹那个时代的伟大,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解放战争以及其中的趣闻轶事,都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通过了解这些趣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也能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稳定。
五、什么是解放时期?
全国的解放时间不一样,一般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为准。但解放时期所指的时间应该是指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彻底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接着又发动了渡江战役并迅速解放了江南各省并解放全国。
六、中国民族解放时期历史事件?
1、中原突围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区历来是必争之地,这里也成为了解放战争爆发时的焦点。
抗战胜利后,国军主力迅速抢占华南、长江流域的战略要地,中原军区成为孤悬在华中的一块根据地,也成为蒋介石向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发兵的重要障碍。
在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区,我军经过长期发展,国军并没有多大优势。而在中原,国军30万重兵包围,打赢这一仗势在必得。从1946年初开始,国军已经着手布局,务求一战必胜。
在双方兵力5比1这样悬殊的局面下,突围成为从延安到中原军区的共识。1946年6月26日第一枪打响后,我军兵分几路,在掩护部队阻击下进行突围。
在1946年6月26日至7月31日突围过程中,各路部队合计伤亡3350人,非战斗减员5130人,总计损失8480人。1946年8月至1947年1月,转移后创建与坚持根据地斗争时期,战斗伤亡4890人,非战斗减员10040人,总计14930人。
仅仅半年时间,5万部队损失达到了近3万人,中原军区部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多个红军团被打散。保留下的2万人中,仅有皮旅和359旅还保存了建制,此后发展壮大。其余1万人由主力野战部队变成了地方部队,也未能在当今解放军中留下血脉。
2、苏中战役
和中原军区一样,苏中军区也是最靠近国军统治区的根据地。面对12万大军压迫,延安要求华中解放军后撤。
但苏中和中原不同,这里从1939年开始就成为我军根据地,新四军一师敢打硬仗,敢于主动拔出日军据点,民兵和群众基础都很好。我军集中了两个师另两个纵队共3万多人,主动出击,在敌人动手之前先发制人,
1946年7月13日,偷袭宣家堡得手,7月18日围歼整编49师师部,8月10日趁敌人调防夜袭,歼敌于混乱之中。到8月27日一个多月时间内,我军主力连续作战七次,转战不同战场,利用敌人的弱点发动袭击,歼敌达到了5万3千余人,让国军不得不全线撤退。
这一仗打破了中原突围损失带来的沉闷,让各解放区为之振奋。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处于劣势,依然能够取得重大胜利,粟裕大将立下了奇功。
3、大同集宁战役
中原、苏中我军被数倍国军围攻,战役结果一胜一负。在华北战场上,我军晋察冀和晋绥两大军区联合作战,兵力数倍于国军,却遭受了重大失利。
抗战中,阎锡山蜗居晋西南一隅,晋军实力受到很大削弱。抗战后虽然占领了山西的大部分地区,晋军战斗力却不堪一击。在晋南遭受上党战役等连续挫折后,晋军龟缩于主要城市防守,无力出击。
我军两大军区由115师、120师发展而来,可谓兵强马壮,在这一战场实力强劲。我军集中了50个团,10多万兵力,志在夺取孤城大同,将晋察冀、晋绥和陕甘宁连成一片。
1946年7月31日,我军开始攻城作战,不到两万守军非常顽强,作战一个多月,也仅攻占北关、西关车站和部分城关街区。在攻城酣战之际,傅作义部从归绥(今呼和浩特)千里奔袭救援。援军仅有3万多人,却作战强悍,傅作义接连使出迷惑计策,让我军判断失误。我军围点打援变成了被动阻击作战,援军绕过我军防线,攻击连连得手,我军作战失利,最终全线撤退。
这一战后,华北我军由进攻转为防守,战场态势完全逆转,此后又丢失了晋察冀首府张家口,我军部队长期被国军压制。
4、四平保卫战
抗战后,国军和我军都尽遣精锐部队出关,迅速抢占东北地区要地。
1945年下半年,由于苏军驻扎在东北主要城市,国军和我军没有大的冲突。1946年1月,苏军开始撤离,国军控制了沈阳附近城市,我军则占据了长春以北要地。四平地处沈阳和长春中间,是个交通枢纽,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3月15日,我军发动进攻,17日全歼了3000多守军,俘虏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保安司令张凯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等人。
1946年3月27日,国共签订了《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
1946年3月31日,国军集中11个师兵力,从沈阳北上,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4月18日开始,历经一个月激战,5月18日,四平失守。
这一战是解放战争初期,国军和我军的一次正面战场交锋,双方兵力相当,国军在武器上占据上风,最终取得了胜利。
解放战争初期四战,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三战失利,只有苏中战役战果辉煌,成为亮点。1947年,经过一年作战,国共战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5、孟良崮战役
从1946年底,山东我军接连取得胜利,一次胜利比一次胜利规模大,创下了多次全军歼敌记录。山东是国军的进攻重点,云集了50多万大军,敌人虽然几次失利,但是一些主力部队势头不减,依然气势汹汹地寻找我军决战。
1946年3月开始,国军组成3个重兵集团,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由南向北向鲁中山区推进。
如何打破敌人抱团作战的僵局?华东我军一个多月时间内,多次机动作战,然而敌人依然密集行进。双方部队如高手过招,多次试探对手,都小心翼翼。
2个月时间里,部队来回调动,却一直没有战斗,这种被称为“耍龙灯”式的作战,引起了我军部队官兵的焦躁情绪。陈毅、粟裕也十分焦急,为让国民党军放心大胆地前进,华东野战军主力又向后退了一点,撤至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隐蔽。同时,将准备南下华中的第2、第7纵队隐蔽集结于莒县地区,进入鲁南的第6纵队隐蔽在平邑附近地区,静待局势变化。
5月10日,粟裕接到前方的报告:九纵在坦埠以南受到整编七十四师攻击。这一情况引起粟裕警觉,结合截获的汤恩伯部作战命令分析,他判断国军采取中间突破的方式,直接攻击华东野战军的指挥中心,企图令华东野战军陷于混乱,最后形成决战态势。
面对战机,粟裕决定以“猛虎掏心”的办法,从敌战斗队形的中间楔入,包围孤军突出的中路先锋第七十四师。从13日到15日三日作战,虎口拔牙,华东我军全歼敌军。
这一战打掉国军第一主力,震动了全国,新华社发表《祝蒙阴大捷》的评论,各地解放军欢欣鼓舞。这一战大大打击了国军气焰,令蒋介石哀叹。
6、鲁西南战役
在华北、东北战场遭遇失利,华东我军连创佳绩的头一年,晋冀鲁豫野战军稳扎稳打,接连取得出击陇海、定陶、巨野和鄄(城)南等战役胜利。该野战军的4纵单独作战,转战在晋南、豫北,多次歼灭晋军和胡宗南部队。
到1947年,晋冀鲁豫军区已经有42万大军,在各解放区中实力最强。因而,由这支大军率先打到外线,发动了战略反攻。
1947年6月30日晚,在解放战争进行了整整一年后,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突然勇猛动作,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跳到了外线作战。到7月28日的近一个月时间内,我军在敌占区连续作战,积极创造与捕捉战机,调动敌军就范,把攻城与野战、分割与围歼相结合,最终歼敌6万人。
这是我军首次跳到外线作战,战果辉煌。这一战役说明,此时虽然国军还处于优势,我军已经可以局部反击,在国统区照样可以取得胜利。
7、豫东战役
从1947年6月到1948年6月的一年时间里,解放战争处于相持,局势不明朗状态。中野在大别山处境艰苦,华野西进外线后一度遭受挫折,东野第一次攻坚四平失利,在华北、西北战场上,国军还占有明显优势。
在中原战场上,解放军几路兵团分兵作战,而国军组建了多个兵团来回驰援,如何打破僵局,使得国军自顾不暇?
1948年6月,华野经过3个月整军运动后主动出击,以攻打河南省会开封为开端,吸引国军机动兵团救援,在敌人运动中寻找战机歼敌。这一仗的兵力对比是我军20万对国军25万,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的20天时间里,我军转战多个战场鏖战,主攻与打援综合一体,最终歼敌9万人。
这一仗还引发了三个相关战役:中野襄樊战役、山东兵团衮州战役、苏北兵团反攻战役。这些战役后,国军的中原防线出现巨大缺口,而机动兵团又损失巨大,已经无法相互呼应。我军一扫华野七月分兵之后被动的局面,士气高涨;而国军被打怕了,一个兵团规模都不敢独立出来作战。
8、济南战役
豫东战役之后,国军由主动进攻变成了被动防守。山东境内,国军还有济南和多个城市,凭借坚固工事死守。
攻克12万大军守卫的济南,对我军是一个考验。只有拥有强大炮火攻坚力量,摧毁敌人防线,才能取得胜利,否则将变成伤亡巨大的消耗战。此外,还要阻击敌人可能的援军。
1948年7月17日开始准备,9月16日战斗正式打响,华野特纵、炮3团及各纵队炮兵团组成强大炮火支援力量,我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同时,我军设置了多个阻援阵地,阻击可能由商丘、徐州等处来援助的敌人。历时8天攻坚,9月24日解放济南,我军伤亡2万多人,战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
豫东战役是中原战场的转折之战,济南战役则是中原战场的雪崩之战。这一战后,山东、河南的国军纷纷放弃据守城市逃跑,中原广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9、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场一直独立于其他战场。1945年下半年,各解放区派遣主力支援东北,年底锦州失守后,关内外解放军无法联系。国军虽然占据着交通线,华东、中原野战军全力拖住敌人,国军也很难派出部队支援东北战场。
经过两年多的作战,国军兵力越来越捉襟见肘,而我军发展壮大,兵力已经远超过对手。1947年12月15日至1948年3月15 日,经过90天的冬季攻势作战,我军灭敌15.6万余人。1948年3月13日,在遭受两次四平失利后,四野一雪前耻收复四平,四战四平最终落下帷幕。
收复四平后,国军被分割包围,失去了机动能力,胜负形势已经开始明朗。在豫东战役、济南攻坚战胜利的影响下,四野也开始主动进攻。
四野在52天时间里,解放东北全境,这支装备我军最好的部队,此后可以放手南下,无论哪个战场的国军,也无法和这支百万大军抗衡。
10、渡江战役
经过三大战役,国军已经丧失了战争的资本,大部分精锐已经被歼灭。剩下的部队尽管还有71个军,加上地方部队,有204万人之多,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者重建的,战斗力比我军差了不少。
不过蒋介石还抱有幻想,长江自古为天险,而他还有拥有海军和空军优势。国民党一面和谈,一面准备长江防线,希望能够维持半壁江山。
华东野战军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早在1948年初就开始进行了。粟裕组建了渡江先遣纵队,此后多次派出营级规模部队,到皖南、皖中、苏中地区侦查沿江地形,他请东北解放区代为购置了一批改装木船为汽船的引擎。
1949年1月开始的三个月时间里,二野和三野一面整军,一面进行渡江准备。1949年4月20日,二野和三野同时发起进攻过江,5月14日,四野南渡长江。
三大野战军过江后,全国解放已经指日可待。
七、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范围?
解放区是指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政权的地区。特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敌伪统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地区。
八、苟姓解放时期名人?
苟在松,苟纪明,苟元书,苟秀英,苟兴珍。等。
九、解放时期的扬州诗词?
水龍吟.残春
乐停弦断声消,
也无人唱清平曲。
新冠毒疫,
害人非浅、五洲寥寂。
绿树红花,
闲开道左,
讵分朝夕。
叹莺歌燕舞,
寻声去处,
又争奈音声泣。
不恨春花凋尽,
恨瘟神、凶残
无敌。
染传人类,
壮青何在,
焉分老细?
武汉封城,
意西塞道,
美英狼籍。
痛吾侪,惨遇凶灾,
何日扫清疫疾?
十、解放时期农民叫什么?
1、佃户: [ diàn hù ]
释义:旧时租种土地 的农户为土地出租者的佃户。
出处: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我﹞想起没有土地没有耕牛的佃户们。”
2、庄客: [ zhuāng kè ]
释义:旧时庄田中佃农和雇农的通称。庄客除耕种外,还要服其他劳役,并负保卫田庄的责任,受庄主和庄头的双重压榨。
出处: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他的父亲被老地主的庄客打杀了。”
3、庄稼汉:[ zhuāng jia hàn ]
释义:种庄稼的男人。
出处: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父亲是个老实的庄稼汉,沉默寡言,正直而倔强。”
4、庄稼人:[ zhuāng jia rén ]
释义:种庄稼的人;农民。
出处:沈从文 《萧萧》:“总而言之,说来事事都希奇古怪,和庄稼人不同。”
5、农人:指务农的人。
引证: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我羡慕你的孝子,田地里的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