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的教育观?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2. 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3. 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本节旨在通过对现代教师观的论述,使教师了解现代教师职责和特点,明确现代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提高教师的现代意识,是教师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师观,实现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
4. 提高教师的素质,以便全面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作一位符合新世纪素质要求的教师。
二、教师教育观包括哪些内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权利。因此,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搞选拔性、淘汰性,只能照顾一部分人,甚至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全面地发展。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 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 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如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这些不同点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个性独特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因为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三、幼儿教师教育观定义?
幼儿教师观从广义上来看是人们对幼儿教师这种职业及其从业人员各个方面的认识和看法的总和。从狭义上看是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方面的认识。
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幼儿教师。他们受社会的委托在托幼机构中对学前儿童的身心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
四、幼儿园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一)教师要由衷地热爱孩子
(二)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幼儿
(三)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幼儿
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机,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四)教师要以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儿童。发展积极的自我要概念和自我评价能力。
(五)教师要寻找“闪光点”进行顺势激励。
让他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在同伴中建立了威信,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六)教师要对幼儿正确予以评价,进行自我约束教育。
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个体差异。作为教师,我们是教育的执行者,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信,让他们在自信中健康地成长
五、教育观,教师观,素质教育?
教师职业理念简单的说就是三观,教师观、学生观、素质教育观这三观加在一起就是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观:
1、角色的转变(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建设者和开发者,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
2、行为上的转变(师生关系上尊重和赞赏,课堂上帮助和引导,自我上反思,同事间合作) 学生观: 1、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是主体 2、学生是独立的人) 2、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独特)(承认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六、教师观与教育观的区别?
教师职业理念简单的说就是三观,教师观、学生观、素质教育观这三观加在一起就是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观:
1、角色的转变(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建设者和开发者,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
2、行为上的转变(师生关系上尊重和赞赏,课堂上帮助和引导,自我上反思,同事间合作)
学生观:
1、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是主体 2、学生是独立的人)
2、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独特)(承认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七、什么是正确的教师教育观?
教师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本节旨在通过对现代教师观的论述,使教师了解现代教师职责和特点,明确现代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提高教师的现代意识,是教师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师观,实现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
八、幼儿园教师说课稿音乐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音乐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也变得愈发重要。说课稿作为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展示,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而在幼儿园教学中,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合理有效地安排音乐教育课程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本篇说课稿将重点介绍幼儿园音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一、课程背景
幼儿园音乐课程的设计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幼儿正处于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期,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声音、旋律和节奏等元素,刺激幼儿的感官感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激发音乐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认识音乐元素:通过听、唱、说、做等多种方式,使幼儿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如声音、节奏等。
- 培养音乐感知: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 音乐活动:设置一系列具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如音乐游戏、合唱、舞蹈等,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
- 音乐创作:鼓励幼儿进行创作,通过自由发挥,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对音乐的反应和表现,了解他们的感受和理解程度。
2. 体验法: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音乐活动,使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音乐。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合唱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创造性教学:鼓励幼儿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幼儿在音乐课程中的综合表现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主要包括:
-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课堂表现,了解幼儿的参与情况、情绪变化等。
-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的音乐作品,包括创作作品和表演作品。
- 记录评价:通过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和表现,以及家长的反馈等,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
在音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
- 音乐教具:如木琴、铃铛、小提琴等,用于教学演示和幼儿操作。
-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用于播放音乐作品和教学示范。
- 音乐图书:提供丰富的音乐图书,让幼儿通过阅读和观察进一步了解音乐。
七、家长配合
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在音乐课程中,家长可以参与到幼儿的音乐学习中,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
综上所述,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音乐课程,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家长进行积极的配合和沟通,共同为幼儿的音乐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九、浅淡音乐教育观念的结论?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我个人认为,音乐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关系。
二、建立现代的教育理论,钻研现代教学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知识重要,能力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音乐学科教育来说,尤其有他的优势和重要地位。所有这些迹象表明,音乐教师必须传统的教学观念。
三、注重音乐课的气氛,理解真正的民主开放式教学。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驱音乐的主人。
四、教学观念、方法的创新。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一辈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是我们音乐教育者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小学艺术教育这一本质上审美教育,它既能培养德行,也能增进智力,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这也就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十、如何培训幼儿园教师音乐技能方案?
一、培训目的
为了提高新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与教育教学水平,使新教师的专业技能技巧得到锻炼与提升,能尽快熟悉岗位工作,娴熟、规范地安排、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特制定以下培训方案。
二、培训方式与内容
1、师带徒:骨干教师与新教师“一对一”、“一帮一”结对学习。重点是对新教师进行“如何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
2、集中学习:由骨干教师组织专业基本功及教材教法、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培训。
音乐:学习简单乐理知识、风琴演奏方法、幼儿园常用律动、乐曲的弹唱等。
美术:学习简笔画、色彩的运用、教具制作等。
舞蹈:学习幼儿基本舞步、各民族舞基本动作、小型幼儿舞蹈。
3、个人自学:新教师自学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教杂志等内容,并做好笔记,勤于反思积累,多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