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肃省代课教师最新政策?
你好,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甘肃今年将“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选拔条件”,由过去要求年龄45周岁以下放宽至60周岁以下,由1984年之前从教修改为“2003年9月25日以前由县(市、区)教育部门聘用的代课人员”。同时要求报名参加考试的“代课人员”在甘肃省农村公办中小学(含县镇学校)连续代课,现仍在教师岗位,并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和取得教师资格。
二、甘肃省最新医保政策?
低保户可以免交2021年新农合。低保户是连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都无法维持的家庭,在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缴纳新农合也可享受到医保的。
2、农村老孤寡老人、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将集中居住在敬老院,由政府承担食宿、医疗等费用。除此以外,分散供养的农村特困人员也是不需要缴纳新农合的。
3、持有贫困证的农村家庭,在确实没有经济能力支付新农合报销费用时,也是不需要缴纳新农合即可享受到医保权益的。
4、农村孤儿革命伤残人员、老复员军人、参战涉核退役人员、三属人员等,是各种扶贫救济的优抚对象,补助方面自然也包括了新农合。
三、教师补助政策最新规定?
教师的教龄工资,确实像个笑话:
教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每月3元;满10年不满15年的,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
我拿的是最高档,每月10元教龄津贴。
教龄津贴的前生今世
查阅资料发现,教龄津贴是1985年工资调整时开始实施的。当时的教师工资结构,既有工龄工资,也有教龄津贴。那次工调,教师工资提高的幅度较大。最低的从31元提高到了50.5元,最高的从141.5元提高到了166.5元。取中间值月工资100元计算,10元教龄津贴,在工资中的占比达到了10%。
1985年,理发只要5毛钱,猪肉1元钱一斤。小学生一个学期的学费,大约5元钱。10元教龄津贴,可以理20次发,斫10斤肉,送两个孩子上学。
现在的教师档案工资,中位数5000元左右,10元教龄津贴,在工资中的占比仅0.2%。奢侈一点的话,可以吃两碗热干面。如果只吃馒头,能买10个,两个管饱,一个星期的早餐钱也差不多够了。
教师工资套改过好几回了吧?取消过“洗理费”,合并过10%教护津贴,这10元钱的教龄津贴,为什么还在工资表上呢?
唯一的解释是,它还有象征意义。对老师们来说,它还是希望的源泉。
这不,希望真的来了。
国常会决定“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2021年12月29日,国常会部署多项举措促进教育公平,决定“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规定。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虽然前后还说了很多话,但我们知道,这个级别的会议通稿,都是一字千钧,既然说了要提高教师的教龄津贴标准,就一定会落实。这对老师们来说,绝对是个喜讯,教龄津贴这个项目,不会从工资表上消失,还会大幅度提高。
那么,会提高多少呢?
2019年7月,河南省执行了新的教龄津贴。计算方法简单粗暴,每年教龄10元,上不封顶。这个标准说高不高,取教龄20年、档案工资5000元的中位数计算,约占工资总额的4%。从比例上看,不及1985年的教龄津贴占比,但相对于当前教龄津贴在工资中的占比,至少提高了20倍。
如果按河南的教龄津贴标准,教师的月平均工资将提高10-400元不等,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差距较大。如果按教龄津贴在工资中占比10%的标准,教师的月平均工资将提高350-700元不等(以上均为约数,未经严格的数据查询),新老教师差距相对较小。我个人更倾向于河南省的方案,但是每年教龄10元的标准略低,可提高到20元。
四、教师退休政策最新规定?
教师退休政策没有最新政策。还是执行的男教师年满60周岁,女教师年满55周岁。可以办理退休手续,2014年养老并轨后,计算退休金和企业一样。
五、教师医保最新政策?
一般来说,教师的医保报销政策是参照当地的职工医疗保险政策的,因此,教师医疗保险报销和当地的职工医疗保险报销差不多。
1、教师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报销下列医疗费用:
门诊、急诊的医疗费用;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按照比例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2、教师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下列医疗费用:
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其住院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后服抗排异药的门诊医疗费用。
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为:单位缴纳缴费基数的8%,职工个人缴纳缴费基数的2%。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不同省市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有所不同。以广州为例,年广州市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由17424元调至18561元,下限从3485元调至3712元。此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为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即3712元。
此外,9月1日以后北京市也公布了年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
城镇老年人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360元;
学生儿童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160元;
城镇无业居民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660元,其中残疾的无业居民个人缴费金额为每人每年360元。
六、教师子女最新政策?
最新政策是参照当地教育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子女家庭奖学金补贴工作的通知》,子女分为三类,普通中学、普通高中和大学生,补贴额度分别为每人每年500元、00元、00元政策的制定是为了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鼓励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也是一种对教师付出的回报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实施范围和标准具体以当地教育局的相关规定为准,需要具体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七、残疾教师最新政策?
教师有残疾证在学校不能随意结束合同,尽可能安排到合适岗位,没有残疾证的可以不出一定代价结束合同。社会福利待遇就是税收优惠,减免规费。税收优惠,
1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
2残疾人员的所得,由纳税人提出申请,报市地方税务局审核批准,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3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含35%)以上,暂免征收所得税。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
4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用地,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含35%)以上的,暂免征收土地使用税。减免规费,
八、目前最新的教师退休政策?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法定退休年龄依然是男教师60周岁,女教师55周岁。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最新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建议延迟退休分两步走:
1.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
2.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 岁。
3.现行男60周岁,女55周岁。这一法规,目前,因教师所在县、市、区不同,退休年龄不尽相同。在同一县、市、区普通教师要比领导晚退休五年,甚至更长时间。
4.2018年前还没退休的人都会受到影响,而且,199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以及1985年以后出生的男性都将在65岁退休,分别比原来延长了10年和5年。
九、教师退休最新政策?
教师退休年龄最新规定: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即: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十年的;
(二)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累计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
我国教师属于事业单位,因此,教师的退休年龄适用上文提及的第一种情形。
十、甘肃省迁户口最新政策?
近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十四五”市场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全省落户限制,实现城市、城镇落户 “零门槛 ”,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规划》还指出,建立健全“人钱挂钩”“人地挂钩”“人奖挂钩”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支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力度,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甘肃净流出人口增多,未来可能面临人口持续流出的局面。”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甘肃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率,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到甘肃、进城镇落户。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规划》明确,甘肃省将全面放开全省落户限制,实现城市、城镇落户“零门槛”,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同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加强人才流动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提升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完善技术带头人和科技专家制度。
《规划》还明确提出,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依托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开展社会化职称评审。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领军人才”“西部之光”“陇原之光”等扶持计划,全面落实“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
“放开落户限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改善民生。”甘肃某高校教授认为,“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5%,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引导下,我国城镇化进程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甘肃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率,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到甘肃、进城镇。
但是,上述教授也认为,山区人口及其生产要素不断流向城镇,也会导致山区老龄化现象加剧,会给乡村振兴带来挑战,因此,要注重实现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发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净流出人口增多
事实上,近几年,国家层面对放宽城市落户方面做了诸多的要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该政策的发布,拉开了我国全面放开落户的序幕。
此外,记者梳理到,2018年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文件中,对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都做了详细要求。其中,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要求,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2019年内蒙古、海南、广西、江西、吉林、云南等多个省份全面放开了落户。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甘肃省是过去十年常住人口减少的省份之一,十年人口减少了56万人,未来可能面临人口持续流出的局面。”上述教授表示。
甘肃省统计局公布的甘肃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甘肃全省常住人口为2502万人,此次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22 %。全省常住人口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55.54万人,主要是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净流出人口增多。
数据还显示,甘肃省流向外省半年以上人口为344.83万人,外省流入甘肃省半年以上人口为76.56万人,净流出268.27万人,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152.22万人。“居住地”与“户籍登记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甘肃全省人户分离人口为735.25万人,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57.69%。人口的迁移流动进一步增强,人口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
此外,记者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在甘肃下辖的12个地级市和2个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常住人口正增长的城市只有4个,分别是兰州、临夏州、嘉峪关和甘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