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看待教师乐于奉献?

166 2024-01-03 05:13 admin

一、如何看待教师乐于奉献?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必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原因在于:

社会对教师的需求。可以说教师的工作关系到每个家庭,所以社会关注度很高,家长对教师普遍存在较高的期望值,并且在打交道中起着一定的鼓励监督作用。所以不能爱岗敬业的教师会不容于社会而被淘汰。

教育系统的严格管理。教师作为教职员工,受多级教育机构的管理制约,其职业道德作为个人工作业绩量化考核的重要标准,不容忽视。

前辈工作者的良好示范。无数教育前辈给教师这个职业树起了一面旗帜,社会广泛的尊重是对教师的鼓舞和期待,每一个后来者都会在这面旗帜下有所思考。

良心的拷问。如果不能用心去做,面对学生的时候内心最为脆弱的部分一定会受到煎熬,与其那样,不如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二、如何看待教师打幼儿?

我这样处理,是在教诲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错误,看待老师的错误。

过一段时间之后,到学校访问老师,与老师交换对事件的感想,这样处理,给老师一个台阶下,教师一对会反省自己,一定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去理论老师的过错,老师打孩子一定有孩子的原因。

三、如何看待教师辱骂学生?

先说清楚,辱骂是不好的,这样不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应批评指正老师,望其改正。但如果是严厉训斥,则家长最好装孙子,因为训斥学生不是老师的权利,它是老师的义务。最好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比父母更有威严,更必须尊重。

现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过度强调了孩子的保护,捆住了老师的教育热情,恶果已开始显现。我想这样的法律肯定是一些从来没有从事过实践教育的,法学毕业后就在办公室里茶报到老的书呆子砖家修定的。误人子弟,误国误民啊!

四、如何看待教师取消编制?

第一:暂时满足社会上一些对教师不满的思想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对教师不满的言论,比如工资太高、上课不讲、违规补课、体罚学生、不管学生、布置作业太多、让家长在群里接龙、让家长观看视频、答题、催交医保等,这里面有一些情况属实,当然也有些情况是虚构,更有的情况是教师也无奈(比如催交医保、让家长答题等),但不管怎么样,现在社会上已经充斥着很多对教师不满的声音,取消教师编制能暂时满足社会上一些对教师不满的思想。

第二:满足社会让教师队伍变好的期望

由于现在社会充斥着许多对教师不满的声音,而基本上每个家庭都会和教育有交集,所以多数人都有让教师队伍变好的期望,他们想着教师取消编制了,就能让那些混日子的,没有实力的教师淘汰出去,让有实力,有教育情怀的人进来。

第三:能够解决少子化下教师多的问题

现在国家虽然放开了生育,从2016年的全面放开二胎,到2021年的全面放开三胎,但是生的孩子没有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根据统计,2022年我国的人口直接出现了负增长,从长远来看,出生率会越来越低,孩子就会越来越少,那么现在的教师就会剩余,而引入退出机制,则能解决教师多的问题。

有利当然就有弊,那么取消教师编制又会有哪些弊端呢?

第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会越来越差

取消了编制,那么以后招聘的教师会越来越差。因为一个职业或者一个岗位要想招到优秀的人才,必须得有一定的优势或者吸引力,比如互联网企业能招到优秀的人才,是因为它能给予高额的薪水。深圳中学能让许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竞争,是因为他有稳定的编制和还算不错的薪水,而普通教师目前唯一能吸引人才的地方就是编制的稳定性,因为教师的队伍庞大,而且不怎么产生经济效益,还得让财政全额供养,所以决定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公办教师不可能有很高的薪水,那么没有高薪、也没有稳定编制的教师岗位不可能招收到优秀的人才。所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会越来越差。

第二:兢兢业业的教师会离开教师队伍,而人际交往高手会混迹教师队伍

教师取消编制,有了退出机制,那么校长等领导就有了很大的决定权。那些只知道兢兢业业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比较清高,不屑于和领导搞关系,甚至有许多认真教学的老师看不惯领导的作风,甚至和领导还有一些矛盾,这些教师则是最先被淘汰的;而那些教学不怎么行,但经常和领导聊天、吃饭、喝酒、拉关系的则会继续留在教师队伍。所以社会让教师队伍变好的期望会落空,淘汰的未必是大家希望淘汰的,留下的也未必是大家想留下的。

第三:教师队伍会不稳定,学生的任课老师会经常更换

教师取消了编制,那么就和普通民营企业差不多了,而且待遇还没有多数民营企业好,所以当老师就不会是优秀人才的选择,来当老师多数都是来当跳板的,而且没有了编制,也就没有了约束,会有很多人有了好的岗位就会马上离开教师队伍,干得不开心了也会马上离开教师队伍,那么学生一年换三个班主任,两年换五个科任老师将会变成常态。

第四:教育成本会大幅增加

教师编制的取消,会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直接会影响公办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时,大量的民办学校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而民办学校的待遇是远高于公办学校的,又由于大家都没有编制,会让优秀的人才大量流入民办学校,最终会让民办学校越来越强,公办学校越来越弱。正如美国那样精英教育在民办,保底教育在公办。民办学校越来越强,则收费会越来越贵,最后导致多数家庭教育成本会大幅增加。

五、如何看待严厉教师与佛系教师?

严厉老师对学生成才起着巨大的作用。严厉老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以使学生养成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成长成功、成才。

佛系老师不利于学生成长,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放任自流,会使学生的错误越来越严重。

佛系老师的形成主要是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所致。

六、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一、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但是,还是有少数教师我行我素,照罚不误。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太迷信体罚的管理功能,忽视适当的体罚,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但是,体罚既是有伤害性的行为,自然得有个度的要求,还有个动机要求警戒。在小孩子逐渐长大,逐渐具有理解是非好歹的能力时,说服性的教育和感化性的教育是方向和最终手段,而体罚作为适当的辅助手段而应逐步取消。我个人认为体罚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让学生打扫卫生,做一件有益于班级和同学的事,写检讨等等。体罚最重要是让学生警醒以至于不再犯,而不是发泄老师心中的愤怒和不满。体罚也可以人性化性,不一定是肉体的惩罚,而且体罚学生时不应该带有蔑视、不尊重和残害的成分。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谓双边活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由于教师放宽了处罚的范围,由于教师无力创设使学生轻松自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我个人认为惩罚要有度,教育要有爱,爱要善于欣赏,爱要善于引导,爱还要善于感化,爱同样需要惩罚!但要温柔地惩罚,用爱的艺术托起生命的厚重,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才有教育的生机。尽管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没有爱的教育却是不成功的教育。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特别是在育人方面应该学会艺术的处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解决。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是很敏感的,需要老师细心的呵护。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的犯错,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体罚也应该从学生的性格和犯错程度入手,每个学生的性格和抗挫能力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就像做衣服一样量身定做才是最合适的。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委,问清原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处罚学生;然后从他们的性格入手,用适合他们性格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不能光用打人和体罚,这样不仅违法,而且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也降低了老师的人格。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事实上,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学生心里只有憎恨。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1、软方法处理。体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妨使用试用软方法处理。面对学生故意的对抗行为,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显示老师的权威,而是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带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

2、表扬式教育。教师在学生违规时,应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去体罚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3、即兴教育。即兴教育,即把学生错误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例如有位班主任在下课时发现几个同学把扫帚当作棍转,他走上去不予批评,而是说:你们连下课都为班级做好事,打扫班级卫生,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你们的扫地水平一定不错吧,今天放学后,你们再为班级做一次好事,怎么样?这几位同学高兴地接受了教师的处罚,同时,也领悟到拿扫帚玩是错的,而打扫卫生是对的。

实践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

七、如何看待教师行为表现?

言传身教就是给教师行为的最好形容词了,教师在学生的心中是具有指引性的,所以教师的言行时刻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所以:为人师表,一定要注意言行、这个不是道德绑架,这是道德约束,有些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例如:一个教师天天教育学生不打架,自己却和人发生冲突,教育学生不抽烟不喝酒,自己却一副痞子象,试问:这样的教师家长能放心吗?能给国家教育出栋梁吗?

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八、应该如何看待教师惩戒权?

惩戒一定要就事论事,不上升到人格,不翻旧账。而且惩戒一定注意只是“警示”作用,只是告诉学生你这件事做得不对,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自尊受辱,或者身体疼痛。

小学低段没必要使用惩戒手段,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就处于敬畏老师的阶段。只需要老师口头上一句对错,孩子们可能就”奉为圣旨“,口头的批评与表扬已经足够。

小学高段以上的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了,甚至有叛逆的迹象,他们不再像低段时那样信奉老师就是权威,这时候对于口头批评依然有效的,可以止于口头批评。对于行为失范、批评无效的学生,老师应该采取一些惩戒措施,但要科学惩戒,注意方法、强度和时间,不要在言语或行为上进行侮辱,也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总之,老师惩戒和教学一样,也是一门学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能以发泄为目的,而应以“矫正”“警示”为目的。

欢迎大家交流想法!

九、如何看待农村女教师?

农村女教师挺好的呀,扎根农村献身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真诚朴实

十、如何看待教师衣着得体暴露?

教师衣着不能过于暴露带有不得体、低俗、色情等痕迹的衣着会影响学生;反之得体的衣着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谨慎、严谨、专业的形象,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理性、严谨、得体、合适的衣着在教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和注意同时,教师应注重学校及社会的文明礼仪,做到言行得体、修养优雅,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进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