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性粒细胞又称?

74 2025-03-06 19:53 中山人才网

一、中性粒细胞又称?

中性粒细胞也称为中性白细胞,是血液中血细胞成分之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是白细胞的种,细胞核呈现分叶状或杆状,胞浆内充满中性颗粒。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具有趋化性和选择性吞噬作用。

二、中性粒细胞结构?

为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占白细胞50-70%,细胞直径10-12μm。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马蹄铁形)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核的叶数与细胞在血流中停留的时间成正变。当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大量新生细胞从骨髓进人血液,杆状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若4~5叶枝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表明骨髓的造血功能发生障碍。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内含髓过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水解酶等丰富的酶类,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

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会影响公务员体检吗?

看偏低到什么程度,如果过低是会有影响的。

1、公务员体检白细胞正常数目为(3.5~9.5)×10^ 9/L2、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5%~5%3、嗜碱性粒细胞占0~1%,单核细胞占3%~8%,淋巴细胞占20%~40%

四、中性粒细胞的结构?

为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占白细胞50-70%,细胞直径10-12µm。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马蹄铁形)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

部相连。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呈浅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颗粒,其中浅紫色的为嗜天青颗粒,浅红色的为特殊颗粒。直径 0.6~0.7µm,呈圆形或椭圆形,中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特殊颗粒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五、中性粒细胞由什么组成?

中性粒细胞是血液细胞中白细胞的一部分。白细胞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其中,粒细胞根据细胞包质中颗粒染色的不同,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包质呈无色或及浅的淡红色,具有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六、为什么白细胞偏高,中性粒细胞偏低?

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低:可能的原因

当我们的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偏高,而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时,可能意味着身体内存在某种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可能的原因:

  • 感染: 某些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而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这是因为中性粒细胞是我们身体对抗感染的主要细胞类型,当身体受到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消耗掉大量粒细胞,导致数量减少。
  • 骨髓问题: 骨髓是产生血液细胞的地方,包括中性粒细胞。某些疾病或药物可以影响骨髓的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从而造成数量偏低。
  • 营养不良: 缺乏某些重要营养素,如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等,会对骨髓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间接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 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 化疗: 化疗是一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式,但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白细胞高而中性粒细胞低,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不要盲目进行任何治疗。最好的方法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确诊病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嗜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是2~7x10^9/L,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八、中性粒细胞偏低有什么危害?

中性粒细胞偏低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非常容易被病原体感染,而且自身也容易出现肿瘤。一旦中性粒细胞数量不足,出现偏低,就会出现很多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放射、辐射引起的疾病,严重的病毒、细菌感染等引起的疾病,都会使中性粒细胞偏低,对人体都会造成损伤。

九、中性粒细胞的结构有哪些?

为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占白细胞50-70%,细胞直径10-12μm。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马蹄铁形)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核的叶数与细胞在血流中停留的时间成正变。当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大量新生细胞从骨髓进人血液,杆状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若4~5叶枝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表明骨髓的造血功能发生障碍。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呈浅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颗粒,其中浅紫色的为嗜天青颗粒(azurophilic granule),浅红色的为特殊颗粒(specific granule)。嗜天青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 20%,电镜下颗粒较大,直径 0.6~0.7μm,呈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较高。它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等,能消化吞噬的细菌和异物。特殊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 80%,电镜下颗粒较小,直径 0.3~0.4μm,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图片04:中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特殊颗粒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Phagocytin)等,吞噬素也称防御素(defensin),具有杀菌作用。

  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也吞噬异物。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处理了大量细菌后,自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中性粒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约停留6~8小时,然后离开,在结缔组织中存活2~3天。

十、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偏高,多考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再检查一下c反应蛋白,如果考虑细菌感染,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是对抗生素过敏的人是不能使用的,平时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染。饮食上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