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益岗人员考公务员怎么选?

272 2025-01-24 18:27 中山人才网

一、公益岗人员考公务员怎么选?

公益岗位具有的基层工作经验是别人羡慕不来的资本,对考公务员考试有着极大的帮助!

基层公益性岗位最大的优势就在这里:在职期间算作基层工作经验。对于之后报考公务员可以占得先机,减少竞争压力,在面试过程中可以有丰富的基层经验作支撑,而且这个优势他人无法取代。

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民政、妇儿、消防、图书管理等。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岗位,以及适宜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其他公益性岗位。这里的公益性岗位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特岗,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基层服务三年,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公益性岗位各项政策享受期为三年。

所以公益岗位在考公务员是的选择性还是很多的。

二、公益岗工伤给报吗?

1.公益性岗位与一般岗位主要的差别是,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可获得劳动保障部门按月提供的岗位补贴,而一般岗位是没有补贴的。

故,我方虽为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还是要依照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为职工投保工伤保险。

2.我方是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且目前交警认定我方无须负起责任,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之规定,我方的受伤经过情形是可以认定为工伤的。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3.工伤与交通事故竞合时,除了医疗费用外,其他项目踏部份省份地区可以双赔,少部份省份地区仅能差额赔偿。

4.交通事故部份,依法我方可以求偿的项目包含了: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抚慰金...等项目。

5.工伤部份,我方可以要求工伤保险基金与用人单位赔偿的项目包含了:

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停工留薪期间需护理的护理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三、公益岗人员下乡都干嘛?

可以志愿者活动,继续为人民服务

四、公益岗人员管理办法?

1.

人事劳动和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审批、安置以及岗位等各项补贴的审核发放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负责对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就业人员的管理。

2.

凡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服从安排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人员,不再作为就业困难对象给予帮扶。

3.

对他人采用冒名顶替等办法从事公益性岗位,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金补贴的,经核实后,追回已发放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金补贴,并收缴核销持证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

4.

非职工过错等原因,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协议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停止享受政府给予的岗位补贴。但由财政部门继续为其补贴社会保险费,直到合同期满。

五、公益岗人员有制服吗?

没有,法律规定从事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是公务员具备行政编制,着装综合行政执法制服,而公益岗只是辅助类岗位,从事开车等辅助性工作,是不能有制服的。

六、报公益岗需要什么手续?

一、申请报名。报名人员可及时关注乡镇(街道)或者村(社区)网站、微信公号等渠道发布的招聘公告;在报名期内,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等有关证明到所属村(社区)提出安置申请,填写《公益性岗位申请报名》《诚信承诺书》,由村(社区)统一初审、上报。

二、按流程上岗。经审核,报名申请人员通过村(社区)“四议两公开”民主评议,并在村(社区)公示无异议的,可按照乡镇(街道)和县区复审批复、签订劳务协议、参加岗前培训的顺序上岗。

七、聊城清退公益岗人员的通知?

暂时还没有通知。根据中央精神,乡镇级别的应该不会清退吧。如果有清退的通知,政府也会提前公示方案,方案会对范围进行明确规定。

八、公益岗算职工人员吗?

不算职工,只是属于临时工

公益岗位就是为了解决当地贫困居民就业难的问题,由政府出资或者扶持,在一些非营利性服务岗位上,设置的公益性岗位。公益岗位主要分布在社区服务、环境卫生保洁、交通协管、公共设施维护等。

九、公益岗人员清退了怎么办?

公益岗清退了也很正常啊!这个岗位听名字也知道这不是可长期工作岗位!这就是为了照顾一部分人,暂时提供的周转岗位!一般就是三到五年,这个年限满了以后,一般不会再跟你续签!也就是说你要利用这几年的时间抓紧充实自己,最好在未到期之前找到别的工作!

十、公益岗人员违反纪律怎么处置?

公益性岗位上的人员违法纪律应该根据违纪行为的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近年来,为了解决城乡很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在城乡很多地方设置了很多公益性岗位,如护林、护鱼、护鸟、防秸秆焚烧、保洁、护校等岗位,这些岗位都是有岗位职责的。

对违纪人员,问题不重的,一般都采取批评教育的方法,督促其端正工作态,认真履行职责;对问题比较严重的,依岗责处理,不适应岗位的,要予以调整岗位。总之,我们要多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自觉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