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粉尘危害的防治措施?

187 2025-04-08 11:51 中山人才网

一、粉尘危害的防治措施?

1、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基本的措施;

2、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

3、采用湿式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

4、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

5、作业中接触粉尘的人员,在作业现场防尘、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符合作业场所卫生标准的条件下,一定要佩戴防尘护具;

6、防尘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

7、在粉尘浓度较低的环境中,佩戴防尘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关于这个问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是指在工作场所中为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2. 通风换气:保证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

3.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4. 做好职业危害的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做好职业危害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职业危害的危害性和防护措施,提高职业安全意识。

6. 制定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规范员工的行为。

7. 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矿山在职业病危害防治上采取哪些措施?

1.采取各形式向劳动者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相关信息,保证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的知情权。

2.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3.有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上或其前方醒目位置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4.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

5.妥善保存职工上岗时,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并及时将检查结果通知本人。

6.定期安排职工体检。

7.采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护的新技术、新材料尽可能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

四、职业病防治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八)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九)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五、铅的职业防治措施?

铅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接触人数多,铅中毒是目前常见的职业病之一,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1、接触机会:铅为蓝灰色重金属,加热至400--500℃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可迅速氧化,并凝集为铅烟。接触铅的工种常见的有印刷业的浇板、铸字;首饰行业的溶铅工艺;电子行业的小焊锡、浸锡、波峰焊等。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铅烟或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经消化道。2、毒作用表现:铅属高毒性,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较少见,基本上均呈慢性中毒。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铅烟,可致铅中毒。早期常感乏力,口内金属味、肌肉关节酸痛等,随后为腹隐痛,出现神经衰弱综合证。少数患者在牙龈边缘有蓝黑色“铅线”。随着接触铅工龄的增加,可出现腹绞痛、贫血等异常表现。3、预防措施:关键在于使车间空气中铅浓度达到卫生标准要求,重点要做好如下几项措施: (1)降低车间空气中铅浓度:a.改革工艺,减少手工操作;b.控制熔铅炉温度或用自动控制温度的感应电热炉加热,可减少铅蒸气挥发;c.加强通风,如熔铅炉:点焊、波峰焊、铸字机、修版机均可安装吸尘排气罩。(2)加强个人防护,铅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或防尘、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沐浴。坚持车间内清扫制度。(3)定期测定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检修设备。(4)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就业后定期体检,有如下疾病者不宜从事铅作业:明显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肝,肾疾病,心血管理器质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暂时调离铅作业。

六、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的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

(六)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七)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负责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和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经费落实等工作,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八)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

(九)煤矿企业应建立职业危害防治院所,负责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监(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等工作;不具备建立条件的,必须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其提供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服务。

(十)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2.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4.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6.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7.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8.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9.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0.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11.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12.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13.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十一)煤矿企业应将煤矿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及时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十二)煤矿企业应指定专职或兼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配备足够的监测仪器设备,按照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测人员按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上岗。

(十三)煤矿企业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一次检测评价,并将其结果报告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同时向从业人员公布。

(十四)煤矿企业要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坚决限制、逐步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

(十五)煤矿企业要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使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尽可能减少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和接触时间。

(十六)煤矿企业应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501)规定,为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和督促其正确使用。

(十七)煤矿企业应强化劳动用工管理,切实履行告知义务,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

(十八)煤矿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

(十九)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

煤矿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

(二十)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随访,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煤矿企业承担。

(二十一)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周期应当按照下表执行:(二十二)煤矿企业应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从业人员离开煤矿企业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煤矿企业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二十三)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对已确诊的职业病人,应及时进行伤残度等级鉴定,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赔偿。

(二十四)煤矿企业应提供足够的职业危害防治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该项费用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印发的《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4〕119号)第六条第十项“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中列支。

(二十五)煤矿企业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应及时向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对遭受职业危害损害的从业人员,要及时组织救治,并承担所需费用。

煤矿企业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煤矿职业危害事故。

七、油库加油站职业危害有哪些及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油库加油站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汽油和噪声,其中加油站没有噪声污染。

加油站主要需要预防的危害因素就是汽油,每年做好职业卫生体检,穿戴手套加油,不要直接接触汽油,尽量做到不要吸入油气进入体内都是防治汽油危害的办法。

加油站现在都安装有油气回收系统,对汽油的挥发都是有抑制作用。

加油站在油枪出油口的上风口都是可以防止油气进入体内的办法。

八、职业危害与防治的意义?

以下是我的回答,职业危害与防治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职业危害不仅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还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有效的职业危害防治可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次,职业危害防治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最后,职业危害防治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员工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九、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指的是包括各种气体、液态和固态质量在内的污染物质长时间在大气中积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2. 对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还会带来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破坏生态平衡,使植物生长不良。

3. 对经济的影响:空气质量差会造成经济损失,如劳动力减少、医疗费用增加等。

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减少排放污染物:通过控制工厂、机动车、家庭和农村生产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提高汽车的排放标准,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 发展清洁能源:逐步替换传统能源,如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3. 促进环保意识的培育:加强宣传,让公众更加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自觉地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

4. 强化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加大对环境污染和违反污染法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十、秸秆禁烧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秸秆禁烧的危害包括:污染环境:秸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破坏土壤结构:秸秆燃烧会破坏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影响土壤肥力和结构。危害人体健康:秸秆燃烧产生的烟尘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了防治秸秆禁烧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将秸秆粉碎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秸秆禁烧的认识和意识。建立秸秆收储体系:建立秸秆收储体系,鼓励农民将秸秆卖给企业或用于其他用途。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违反秸秆禁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秸秆燃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