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对仗工整的修辞手法?

251 2025-01-13 04:42 中山人才网

一、对仗工整的修辞手法?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

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二、七律长征这首诗对仗工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全诗集中运用了对偶、对比、比拟(拟物)等修辞手法。如何运用呢?先回顾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艺术手法和情感分析: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7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难”与“等闲”也构成比较,一方面是艰难困苦的,环境,一方面是等闲视之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两相对比之中红军战士的豪气可以干云。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该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五岭山脉群山万壑,重峦叠嶂,望不到尽头。一个个嵯峨的山峰在诗人看来不过是波澜不惊的细浪,尽显诗人雄阔的胸怀。乌蒙山巍峨耸立,在诗人的笔下不过是红军战士踢踏游戏的泥丸,再一次彰显了伟大的英雄气魄。“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集中运用了比拟中的拟物手法,在物与物的类比中实现现有的艺术效果。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

“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颈联,这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拍”字活化了惊涛拍岸的壮阔画面,一个“横”凸显了恶兽狰狞的面目。“暖”和“寒”构成了对比,在比较中强化了寒的恶劣环境,为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起到了烘托作用。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结句,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三、写我的家乡还用拟人还有比喻等修辞手法怎么写字也要写工整?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景色都特别迷人。春天,春暖花开,田边开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花,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大地上。

夏天,蝉声悠扬,人们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漫步,欣赏着池塘里盛开的莲花。

秋天是瓜果飘香的季节,一串串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柿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的红灯笼。

冬天,树叶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Y,倒映在水中,又是一幅美丽的风景。我爱家乡的一年四季。

四、鸳鸯瓦冷霜华重有什么修辞手法?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借代,反问)以天气的寒冷代指唐玄宗晚年生活孤寂凄凉。

译文: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

五、海底两万里瓦尼科罗岛的写作手法

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许多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科学预见,如今都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

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六、花瓦坛阅读理解答案文章主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花瓦坛这篇阅读理解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瓦比喻成诗行,写出了青瓦凹凸有致的形态美,表现作者对瓦的喜爱。

扩展资料

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