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港正规电工证培训学校?

265 2024-03-13 14:18 admin

一、贵港正规电工证培训学校?

电工培训学校,应该是每一座城市都会有的。我们贵港市也是有正规电工证培训学校的。只知道在港北区,名字叫做贵港市珠江理工职业培训学校!如果有想学习电工知识,想考电工证的人员,可以去这所学校报名!

二、贵港市哪里可以复审电工证?

可以复审深圳的电工证。到贵港市安监局复审。跨地区从业或跨地区流动施工单位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人员申请复审、换证的,可向户籍地或从业所在地的考核、发证单位申请复审、换证。

到期申请复审的,由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换发新证。在申请培训时提供以下材料:

⑴原发证机关所存档案,包括特种作业取证申请表、健康体检证明、学历证明、身份证复印件、考试合格证明等材料(复印件需加盖原考核发证机关印章);

⑵工作单位出具没有违章的证明;

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原件。各地政策也许有差别,以到复审地安监局咨询为准。

三、贵港市电工证哪里办理?

贵港市电工证可以在贵港市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或者技工学校办理。首先,需要持相关证明和资料到当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或者技工学校进行报名登记,然后参加培训或考试,通过后即可获得电工证书。在办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提前了解相关政策和要求,确保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另外,建议选择正规机构办理,以确保证书的合法有效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贵港哪里可以报名考电工证?

人设大厅进行登记报名,如果有需要还要单位开具体的从事技能的证明信。如果没有单位可以到村支部或者居委会开出相关证明。并且要申报明确的电工工种资格证

五、贵港特产有哪些?

每个人的口味都有差别 有的东西别人觉得“好吃”,可能我就觉得一般般。所以我就打算说几个我觉得贵港好吃的东西吧

1、老街的永明粉店(好像是这名字 从来没专门去记名字) 这家店的猪脚粉超好吃啊,才7块钱一碗,猪脚挺大块,很好吃很够味,别的粉没怎么吃过,应该还行(因为我每次去都只吃猪脚粉)。我特别喜欢那个免费加的酸菜!不足之处我认为是那里的汤,有时候真的挺咸的。

2、荷城新苑南门门口附近的桥圩鸭肉粉!是我吃过的所有鸭肉粉里面最好吃的一家了,肉超多!

3、荷城新苑南门桥圩鸭肉粉附近的阿进螺蛳粉。是贵港煮螺蛳粉里面的佼佼者了(在我心里),我觉得比百里香、好味都要好吃!

4、烧烤。作为一名夜生活一点都不丰富的女大学生,长这么大吃烧烤的次数真的不多。颇负盛名的监狱烧烤,在吃过之后觉得有点过誉了。我喜欢的是石羊塘夜市的一家名字叫做“南宁烧烤”的烧烤(名字可能记错,不过肯定是有南宁两个字),蛮不错的。

5、肉丸豆腐角、云吞。我pick大东码头那家,虽然有点贵,但是真的好吃,和别家的不一样。

6、卷粉。卷粉是我最爱的贵港特色早餐了,感觉每一家都有每家不同的特色。我喜欢吃的是凤凰二街的其中一个巷子的一家早餐摊的卷粉,还有老街周记肉丸对面的山记,湖畔人家对面的早餐店的卷粉。都超好吃!

其他个人觉得好吃的东西:老街旧工行的卤味(那里还有椒盐口味的)、大东码头的芝麻糊、一中那条路夏天的槐花粉凉粉摊(冬天卖油糍)、一中那条路早餐才摆摊的牛血粥、老街豆腐花、阿群姐(像我这种喜欢吃垃圾油炸食品的女孩的最爱)的炸野、晚上步行街北门市场那里摆的麻辣烫牛杂摊……都是我在贵港的爱呀!

好想回家

六、贵港市机电工程学校有哪些专业?

车辆工程,机电技术教育,微机电系统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艺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机械工程

七、贵港it

贵港IT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随着贵港经济的快速发展,IT行业也在不断壮大。贵港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IT人才前来发展。本文将探讨贵港IT行业的发展现状、人才需求、未来趋势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贵港IT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港市政府加大了对IT行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IT企业入驻。同时,贵港市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IT人才,他们在软件开发、互联网营销、数据分析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然而,与一线城市相比,贵港IT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人才储备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所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贵港市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IT行业的发展。 二、贵港IT行业的人才需求 随着IT行业的快速发展,贵港市对IT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目前,贵港市最缺乏的是具有实际经验、专业技能和跨领域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贵港发展,贵港市政府可以加强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同时也需要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贵港IT行业的未来趋势 未来,贵港IT行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贵港市需要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布局和投入,以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同时,贵港市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在技术方面,贵港市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方面,贵港市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贵港市需要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为贵港IT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总之,贵港IT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问题。只有加强政府、企业、高校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IT行业的发展,才能实现贵港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贵港为什么叫贵港?

贵港古称贵县,因为是西南第一大内陆港口,所以叫贵港。

贵港贵港,贵在有港。

九、广西贵港市有哪些景点?

桂平西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当地知名的地质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此山也是佛教圣地,多次入选广西十大景点,非常值得一游。

十、贵港是个怎样的城市?

南山寺金刚殿春景(2018)
远眺贵港,图源网络

(原答2018.12.10,2021.1修改)

人文篇

我觉得可以用一个官方词来形容贵港——古郡新城

酝酿了很久,我想谈谈贵港的“古”。

贵港(旧称贵县)的历史,真是很长很长啊

一个地方历史长了,天晓得会产生什么传说故事

以下分历史、古迹、传说几节述之

一、历史沿革(突出重点,细枝末节略)

  • 秦设桂林郡布山县
  • 汉代后桂林郡改称郁林郡,郡治仍为布山县
  • 隋代时将郡治布山县改名为郁林县
  • 唐代,置南尹州总管府,而后改称贵州,州治仍为郁林县
  • 宋代,仍称贵州,但也称作怀泽郡
  • 元代仍称贵州,后存州裁县,不再称郁林县
  •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贵州为贵县,属浔州府(府治桂平县),清代基本相同
  • 1988年贵县成为县级市,属玉林地区
  • 1996年贵县升格为地级市,改称贵港市,辖港南区、港北区、覃塘区,平南县和代管桂平市

总而言之,贵港地区起初便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曾经的老大哥也慢慢没落,最终在明代变成了一座小县城。

二、古迹(著名的写得少些,无名的写得多些)

贵港历史如此悠久,当然古迹也不会少到哪里去,但是为人熟知的不过是东湖,南山这些城市公园罢了。有一些古迹,鲜为人知,但却是实实在在地代表了贵港的文化,这些古迹或破败,或将毁灭。

我在这里花大篇幅介绍介绍,算是用文字记住了他们(但我不希望人们只能看到文字)。这一节可当作贵港景点介绍看,虽然有些算不上景点。

1、贵城遗址

位于老城区(旧贵县地),已发掘的范围包括贵县县委(旧县衙门),县委对面的莲城宾馆,近年又在旧达开高中地下发掘出新的遗址,遗址范围大约包含整个贵县旧县城。

贵城遗址有汉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化堆积:汉代的古河道、城壕,唐宋城墙,汉至明清的建筑遗基、水井、街道等,发掘出的文物(建筑材料,陶器瓷器等)也不计其数。这在广西乃至全国来说是少见的,很少有城市能在城市旧中心发现如此古老的遗迹。

这座城,两千年来位置几乎没有大的改变。

之前人们认为汉郡旧县在郁江南岸的南江村,而现在的贵县是唐朝时从南江迁建而来的,但现在的遗址发掘告诉我们,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郁江南北各有一座城(郡治和县治)。

贵城遗址可以说是贵港的文化的根,有了这些遗址,贵港的历史便不只是史书中的文字,贵港的历史在现实中找到了载体,得到了印证,发掘出这些遗址,实乃贵港之幸!

可惜的是,贵县县委地下发现的遗址,在经过发掘之后,便重新回填用于房地产建设,真令人恨得咬牙切齿!莲城宾馆地块也经过发掘后进行回填充当停车场。

但也不必太悲观,据悉贵港市政府拟于旧达开高中发掘地建设贵城遗址博物馆,与大南门-古城墙-小南门连成一片,倘若建成,至少有一部分遗址是保住了,覆巢之下,留下几枚完卵作为安慰,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定开登一平
图片出处见水印
旧达开高中贵城遗址考古工地现场(2018年)

2.城东骑楼街

包括和平路南段及周边地区(即县东街,棉新街,榕兴街),建于民国。贵县(即贵港)城东地区自古是商业繁华之地,清代时人们多聚集在此做买卖,故有“街墟”一说。自民国以来,这块地方更加繁华更受重视,因为城外的大东码头航运繁忙,人们也多上岸购物,正好促进商业的发展,也把其他的新奇事物带来贵县。于是地方政府也仿效风气,拆除了县城东面城墙及东城门,开辟街道,新建了一排排的骑楼。骑楼样式不算很精美,规模也不是很大,但是也独具韵味,值得一看,现在旧城几乎成为废墟,只有城东这里的骑楼街还有一些商业的气息。但由于保护不力,骑楼许多也成了危房,年久失修,确实令人感到惋惜。

棉新街-榕兴街路口(2018年)
铁匠街(今古榕路南段,2018年)

3.大南门

郁江之滨,贵县门户。

贵县当年有五座城门(东西北各一座,南两座),但由于年岁变迁,无人关心,肆意拆毁,现在仅剩大南门这一座城门了。大南门有石级直通码头,坐船的人多从此处码头登岸,走石级进城。大南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外观简单常见,不甚高大雄伟,但历史价值很大。旧城楼是解放后加盖的,现已拆除重建。

2021年,大南门完成了修缮和城楼的重建,即将对广大市民进行开放。

大南门及城楼,背后是用旧县委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2018年)
大南门城楼(梁勇摄)
民国版《贵县志》中的贵县县城
光绪版《贵县志》中的贵县城厢图@定开登一平

4.诰命牌坊

藏在城东小巷石灰巷之中,原来城东有两座牌坊,一座曰“节孝牌坊”,一座曰“诰命牌坊”,都属于曾经的城东大族林氏。人们旧时习惯称这片地方为“牌坊脚”,现在仅剩“诰命牌坊”,孤独伫立在居民楼之间。

牌坊为四柱三间石坊,雕饰精美,有珍贵的建筑价值(至少到现在,我还从未听说广西的其他城市的旧城区里有古牌坊存在)看上去颇为雄伟,只是周边环境不很好,保护状况堪忧。

诰命坊(2020)

5.登龙桥及梁孝子里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起先叫作接龙桥,后改为登龙桥,现在的登龙桥为光绪四年(1878年)重修。整体建筑简单,硬山顶,桥跨过蒙塘(今鱼种场)和东湖之间,旧传登龙桥有这么一副联句:“水从白玉环中过,人在青龙背上行”,颇具韵味。现年久失修,屋顶破损严重,墙体被涂鸦,人们又填去登龙桥与东湖间的水体,并用围栏分隔,桥不像桥,路不像路,旧景不复。

登龙桥风雨亭(2018年)
进城必经的石板路(即桥身)2018年

梁孝子里,即梁孝子的故乡,就是今天的登龙桥村。宋代时有孝子梁诏,少年失怙,侍奉母亲很孝顺,外出做官时母亲去世,便回家中守孝,在母亲墓旁筑屋建亭种植松柏,之后出现了“甘露降于树,芝草生于庭侧”的奇景,苏轼听说后特地来贵州拜访梁孝子,并为其亭题字“甘露”,将松柏之林称为“瑞松”,称梁诏读书处为“薰风”。后来人便把梁诏居住的村庄称为孝子里,当然,有关梁孝子的薰风亭、甘露亭、瑞松井等皆已不存。

梁孝子里碑,光绪时邑人陈璚书(2020)

6.三界庙

明代贵县人冯克利,曾经在北山采药遇到八仙对饮,得到一件仙衣,他下山回到家中时已经子孙易代了,官府的人认为他欺骗世人,将他放于钟内用柴烧,可他竟闭目端坐,毫发无伤。后来他在苍梧江口羽化,朝廷得知后敕封他为“三界敷佑伯”,后清廷又封他为“昭显灵感敷佑伯”,三界公在岭南地区影响很大,许多地方(如南宁、玉林、桂平、梧州等地)都有三界庙。

贵县原有三座,今仅余一座(建筑系新建,惟匾额是旧物)。

三界庙的祭祀活动(2018年9月23日)

7.李氏祖祠

贵县大族下街李氏的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扩建,遂成今日之规模。

李氏祖祠是二进三开间的小院,硬山顶,龙船脊,具有典型的岭南地区建筑风格,是贵港旧城区仅存的一座家族祠堂,其价值不言而喻。

祠堂不常开门,要进去参观主要靠运气。

祠堂大门(2015)
正厅(2017)
祖祠正门(2020)

8.梓潼寺

始建于清,前身是旧学宫,是为纪念以死劝吴三桂停止造反的妃子而建的,以妃子的故乡四川梓潼来命名。

梓潼寺是老贵县人最熟悉的寺庙之一,也是旧贵县仅存的几座寺庙之一,现在旧建筑已无,都是新建建筑,但这并不妨碍其在贵县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梓潼寺大门(2018年)

9.东湖

东湖俗称大塘,相传在明朝前,东湖是由大小二十多个莲藕塘连成一片,中间嶙峋怪石上有一口井,故得名东井。民国十九年在东湖岸北隅创建中山公园,后又称达开公园、人民公园,最后改称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在老贵县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游玩胜地,不少人的童年回忆都有东湖公园,后来东湖淤积,水体发臭,设施也老旧,不再那么受欢迎了。后来政府联合某集团共同整治东湖,使得水质改善,设施完善,这是一件好事。但为了完善设施,缩小了湖面积,又在湖的北面开发一大片房地产项目,实是有碍观瞻。因治理开发而破坏了东湖的天际线,确实是憾事一件。

以上两张图片皆来源于网络,侵删

东湖有不少故事,如贵县八景里的“银塘夜雨”、“东井渔歌”都出自东湖,这算给东湖添了不少色彩。

东湖还和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湖公园曾称作达开公园,公园里也有着不少与石达开有关的文物:

①翼王亭

建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为仿古八角亭,双层平顶敷轻瓦,有八鸱吻井飞檐,上层有斗拱,下撑八柱。由县人沈锡琳(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并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设计制图,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题字,是我国最早建成的翼王石达开纪念亭。

未修缮前的翼王亭(2017年)
重新修缮后的翼王亭(2018年)
翼王亭正面(2018年)

②先烈石达开纪念碑

建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与翼王亭同年建成,是为纪念石达开而建立的纪念碑。镌刻有李宗仁、汪精卫、欧仰羲黄绍耿(两位先后任贵县县长),龚政(时任贵县修志局局长)等人的题字、序文、翼王传记,可惜文革时被人用凿子将碑文凿去,到现在只得一空碑,无人识得此碑之名矣!纪念碑曾失修多年,成为危险建筑,几欲塌毁,但并无人关心,即使后来修缮后也没有人关心碑文复原的事,让人对文保部门失望。

纪念碑远景(2018年)
先烈石达开纪念碑(2020)

③翼王祖墓碑石座

石座嵌有翼王石达开的祖墓碑和石柱残字(翼王祖墓早已被清廷挖掘毁坏,后来贵县修志局局长龚政寻访翼王祖墓旧址,发现了这两份至宝),另刻有胡汉民的诗歌、龚政的《访石达开故居记》、《游翼王祖坟记》和梁岵庐的《翼王故宅歌》等文字。

此石座是至为珍贵的文物,证明了石达开是贵县人,为翼王故乡争议画上了句号。

翼王祖墓碑石座(2018年)

④鼎建渡船碑

1979年在翼王故里奇石乡,县文物调查队找到了1840年刻的鼎建渡船碑,上刻有石达开之名

10.人民电影院与天主教堂

位于人民东路(西五街),人民电影院前身是中山纪念堂,而中山纪念堂又是在城隍庙的基础上建立的。城隍庙始建年份不可考,只知1929年(民国十八年)改建城隍庙址为中山纪念堂,是广西最早建立的中山纪念堂,纪念堂系典型的民国中西混合风格建筑,前有空地以供县人聚会,后改为政府礼堂,可惜在1978年时拆除改建电影院,真是令人惋惜!

人民电影院已于2019年被列入贵港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

人民电影院(2018年)
中山纪念堂 出处见水印
铁门内的景象(2018年)

贵县当年也算是整个广西的天主教中心,当时广西处于法国势力范围,于是法国人便输入了他们的宗教——天主教,起先是租屋充当教堂,后在万寿街建设教堂,有教堂及其他附属建筑,后教堂拆毁,仅剩修女楼、神父楼,按目前情况来看,这两座建筑也有可能消失。

天主教堂已于2019年被列入贵港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

天主堂大门(2018年)
神父楼正面,周边已成废墟(2018年)
修女楼(2018年)

11.南江村及古码头遗址

作为“附城四爪”之一的南江村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汉代郁林郡故城就在县东南的南江村附近,据民国志称遗址“垣周一里,厚约五尺,残砖犹多,遗址可辨”,但现在并未听说有何新发现,倒是北岸发现了汉代城址,所以尚待考证。南江村有着不少古迹,比如贵港文保单位黄氏祖祠,亚魁牌坊,古驰道和驰道牌坊和古民居等

黄氏祖祠(2017年)
怀橘坊中团社(2020)

亚魁牌坊原有两座,一在城内北门街,一在南江村,两座当皆明万历年间所建(南江村亚魁坊建于明万历),今仅存南江村亚魁坊,亚魁坊周围为古民居,下则为古驰道(供车马通行的官道,原本古驰道保留有较长距离,今仅剩几十米)

亚魁牌坊(2018年)

落马岭,“南江村的核心地段”(对此不甚了解,应当为重要的祭祀之地)。建有怀橘坊三多社坛与亭(即下图左,原亭颇有古朴之气质,今重建后使人不忍直视,可惜),旁为新兴寺(即下图右,据称明代的武当庙)

落马岭(2018)
落马岭(2020)

南江村的城楼,亦可以说是村门,上有“橘井名区”石匾,系知县东莞蒋航题。

橘井名区指的即是南江村这一片区域,这片区域包含着寺庙、社坛、古民居、牌坊、驰道、码头、旧城址、祖祠等有着一定历史的建筑,是值得保护开发(当然不是拆迁式的开发)的历史名区

(橘井位于郁江之南,即现在某些人所称的“南湖”)

“橘井名区”门楼(2020)

南江古渡口位于城南,石级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34年),后经洪水冲击,毁坏甚多,但整体尚存轮廓。2016年古渡口进行修缮,结果不尽如人意。

上世纪30年代的南江渡口
南江渡口石级(2018年)

中山公园驰道牌坊,民国时拟建中山公园于县北,已建成中山公园驰道牌坊,后又改变计划,在东湖建立中山公园。后荒置无人问津,破败不堪,几欲倾颓,后幸得重修,但美中不足的牌坊上的“中山公园牌坊”字样未被恢复。

牌坊正面(2018年)
中山公园牌坊(2020)

12.安澜塔

安澜塔又称漪澜塔或罗泊湾宝塔,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县林大宏建,为祈求风平浪静、免受水患和为补贵县四山全(东西南北山)而独缺中山的风水而建。安澜塔呈八角形,为厚壁空筒楼阁棱牙叠结式砖石塔,明九层暗十三层,高约30米,是自治区级文保单位,是贵港地区重要的古建,为研究清代贵港地区的建筑史提供了珍贵实物例证。安澜塔旁有伏波庙、安澜寺。安澜塔年久失修,杂草丛生,几乎无人关注,幸今年年初政府拨款对安澜塔进行修缮,在古塔建成200周年之际使古塔重新,可以说是一件幸事!

未重修前的安澜塔(2018年2月)
重修后的安澜塔(2018年9月)
安澜寺,寺内有伏波庙(2018年)

13.南山寺

南山寺恐怕是贵港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了,据记载寺建于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宋至道三年(997年)南山寺获赐太宗御书,并建御书阁,宋仁宗时御赐匾额“景佑禅寺”,故南山寺又名景佑寺,后元文宗被贬经南山寺题下御书“南山寺”。南山寺所存古建不多,惟八角亭(或曰金刚殿,始建于清初,乾隆后期重修)、寺门(民国时重建,近年也已拆除)而已,南山寺有大岩洞用以供佛,故不必建大雄宝殿。虽古建难留,但摩崖石刻、古碑、飞来钟、菩提树、舍利塔等重要文物保留了下来,也算得到一些安慰。近年南山寺开始重修,一改往日古朴清幽之古刹形象,不知请哪里的设计师,用蹩脚的方案,劣质材料工艺,建造了规模宏大庄严,有“盛唐气象”的寺庙,古寺变新寺,新建筑崭新,旧建筑破败消失无人理会,真令人心凉。

南山寺八角亭(2018年),下同
南山寺内岩壁上的石刻(2018年)
贵港八景之一的“南山流米洞”(2018年)
南山寺舍利塔,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6年),2018年

这些古迹,或从小耳濡目染,或几年前开始接触。材料集聚了很久,构思也很久(或者说磨蹭拖延)和前辈们学习了很多,但是这篇东西只不过是我脑海中的一抔清水,更多的事实、想法迫于篇幅限制无法写出,但我想,来日方长,但我又想,古迹不等人。不论如何,先收集下文字、影音材料是我的首要目标,至于收集整理,这是以后的事了。

所以,我希望我开始整理的时候,古迹们还能好好活着。

三、传说故事

贵港曾经有的“贵县八景”(或怀城八景),光绪志有诗云:

紫水滔滔下县城,思湾晚渡送还迎。

南山米洞僧余饭,北岭仙棋子满枰。

铁巷朽榕生木叶,银塘夜雨长荷英。

西峰方竹饶天籁,东井渔歌唱月明。

(以下传说故事大部分来源于网络,本人仅校正并略修改)

1.怀城紫水

贵港,又称作怀城。

光绪志云:“紫泉,在县城西门外江滨,秋冬间水落始见,泉从石窦中涌出,天寒不冻,有佳兆则紫。石上镌有紫水二字”,民国志云:“泉甘宜茗,旧有亭,今废。”

县城西门外江滨,即是水塔、抽水机旁的江岸,有着几块石头,其中一块刻有“紫水”二字。字下有洞,水从洞中涌出。据称水在冬季时似温泉般,洞口周围冒着热气。至于说有佳兆则水变紫,则真是传说故事了。

(县城西门早不存,唯城门前西门桥尚有痕迹)

2020年郁江两岸综合治理工程时似乎已用乱石将紫水石刻掩埋。

紫水石刻(2018)

2、思湾夜渡

光绪志云:“在县东思湾村,传有仙人宿某媪家,谢以金,不受。媪子天寒隔岸,仙夜渡以归,石上仙影至今犹存渡口云。”

很久以前,贵县下街处有位李姓年轻人,自幼父亲早亡,由母亲独自抚育成人,他对母亲十分孝顺,人们都称赞他为“李孝子”。十五六岁时,李孝子就到对岸思湾村给财主做长工,奉养母亲。李孝子每天早起给母亲煮好粥才过江去上工,晚上就过江回家侍奉母亲。春夏秋冬,寒霜雨雪,不曾间断。但天有不测风云,财主见他每晚回家,怕影响第二天做工,有意不让他回去。一晚,财主故意拖晚收工,但李孝子收工后仍然回家去了。气急败坏的财主到河边命令船家晚上不许渡李孝子过江。可是,李孝子每晚收工后依然回得到家侍奉母亲。财主火冒三丈,责问船家为什么还要给其开渡?船家一头雾水,说没有开渡这回事。黄昏时分,气恼了的财主亲自到河边躲起来,偷看李孝子是怎么过河的。落夜不久,他看见李孝子走到河边,呼的跳上一块大石头,大石随即变成一艘船,由一位白须公公开渡。过江后,白须公公又把船开回原来的地方,复变为大石,白须公公也随之不见了。第二晚,财主又事先躲伏在河边大石后,又看见长工跳上大石,大石又变成了船,白须公公又开渡了。白日为石,入夜化船。财主看到分明是神仙在渡化李孝子,十分妒恨,便心生毒计。第三天,财主拿狗血泼在那块大石上,当晚白须公公就不见了,李孝子便回不去了。那块大石像是一只石船至今仍然停泊在苏湾(现名)抽水站附近河里。人们在更深夜静,似乎还可以听到划船的声音。

3、南山米洞

传说,“寺中几人,流米几许”,有多少和尚开饭,就流出定数的米,除了吃饱,略有剩余。后来,由于一个和尚贪心,想多要白米,就把洞眼凿大,第二天起,这个洞眼再也没有米流出来了。传说西江上游的伏波大滩(就是现在西津水电站的地方),那时礁多滩险,常有过往船只触礁沉没,有一日,有两艘装满大米的木帆船经过,也不幸触礁沉没。后来,江上有两只大乌龟就夜以继日地把米抢救上来,从地下河道不辞辛劳的运到南山山洞安放。南山寺和尚要米吃,它们从不计较,只是见和尚中有人贪心,把洞眼凿大,想多捞米发财,于是把洞口从里面偷偷塞死,也不再去运米了。这两只大龟,直到现在,还在南山西南面休息。有两个地方:一个叫龟头山,一个叫金龟桥,传说,就是这两个古老的大乌龟的化身

(关于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但迫于时间不足,不再搜集列述)

4、北岭仙棋

光绪志云:“县北山顶,相传县人对弈处,冯克利采香遇仙人于此,棋局尚存。”

冯三界是明代怀泽(今贵县)人,家住郁江北岸(今贵县人民政府西面小巷内)自幼家境贫穷,以打柴卖为生。

一天,他早早吃过两碗杂粮饭,便身穿短衫,脚踏草鞋,腰插柴刀,肩挑扁担,像往日一样上山打柴。从正龙寺经过去到根竹、龙楼,翻山越岭去到龙头山(又名北山,平天山)。

来到山头,冯三界喝了两口清甜的山泉水便开始砍柴,不用多长的时间就砍得一大堆。他一个劲地往上砍,左手拨动一叉杂树枝,正要用力砍去,忽然发现离他几丈远的大青石有两位白发银丝的老人正在面对面聚精会神地下棋。于是他放下功夫好奇地向前边走去,蹲在一旁观看,两个老人下了一盘又一盘。

中午,有个童子送来三个桃果,两个老人各拿一只,剩下一只老人叫三界吃,冯三界推辞一下,便把它慢慢吃完。童子走后,两个老人又继续下棋,三界仍旧在一旁观看。

日头偏西刮起北风,天气转冷,三界出门之时,只穿短衫,以为天不会这么快转冷,谁知这时“回南转北,头乌面黑”,上下牙齿打起仗来。这时童子又送来三件长袍,他也不推辞,把袍穿上,顿时感到全身发热,脸色由黑转红,心里还渗出汗来。

一个老人叫他上山顶看看,他很快上去,不一会下来了。老人问他:“你从山顶望得几远?”他说:“大明二十多个省都看到了。”那老人解下身上长袍叫三界互换再穿上,然后又叫他上山顶看看。三界不明其意,很快上到山顶,站在顶峰,四周望望,又下来了。老人又问他:“这回你看得多远?”三界说:“广东广西都能看到,湖广(指湖南、湖北)能听到一些声音。”老人点点头说:“合适了,合适了!”另一个老人捋了捋胡须说:“时间不早了,你就穿这件衣服回家吧!”

冯三界把自己砍的柴捆好,两个老人目送他下山。临别时一个老人告诉他“这担柴不是一般的柴,可以用来作药,你回去后要好好为穷人治病。”

冯三界挑柴回到家门口,几个小孩挡住,问他:“你要找谁呀?”“你家在哪里?”他顿时觉得奇怪,笑笑说:“你们是谁家的孩子?这间屋是我的家呀!”屋里的一个壮年男人走出来,有礼貌的向他施了礼,问他:“老伯,你要找谁呀?”“我叫冯三界,我不找谁,这儿就是我家。”那壮年说:“三界?他是我祖父呀!”三界说:“那就奇怪了,我刚上北山砍柴一天,怎么孙子、曾孙子就这么大了?”

那壮年说:“你上山也许见到仙人了,自古道,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啊!你在山上见到有什么人呢?”冯三界就把当天上山的经过告诉了大家,于是,大家才欢欢喜喜相认了。

第二天一早,他和孙子又上北山,走到青石旁,昨日的两个老人不见了,青石面画的棋盘和青石边丢的棋子还可以看见。这便是后人写的贵县八景诗中的一句“北岭仙棋子满坪”的来历。听说这两个老人便是南极星、北极星的化身。现在山上还可以看到仙人下棋的棋子哩!

5、铁巷朽榕

光绪志云:“县东门外河畔巷底,枯榕遇风雨即见烧毁复生,或指为龙物。”

铁巷,即铁匠街(今古榕路南段),清代时称铁象巷(铁象街),后又称铁匠街。

传说很久以前,贵县城内铁匠街(今榕兴街)每逢到了冬天,人们每天早上起来,都看见街巷上撒满枯黄的榕树叶,今天打扫干净,明天早上又仍然看见满街巷又撒满榕树叶了,天天如此,那时候的铁匠街已经没有榕树,只有一个枯朽多年的老榕树木头。

人们觉得奇怪,都说是晚上朽榕生出木叶来。究竟榕树叶从何而来?

据说在县城北边不远的一带地方(今贵县师范、东湖公园处)有数株大榕树,每晚深夜,严厉的北风把落地的榕树叶卷刮走,飘落在铁匠街上

(此故事亦有多个版本,迫于时间限制,这里不搜集列述)

6、莲塘夜雨(或银塘夜雨)

一说贵县下街北有银塘,夏日荷叶遮天蔽日,入夜,水汽凝聚成珠随荷叶倾泻,其声“沙沙”然如雨打莲漪,人皆谓之银塘夜雨。

二说由于贵港东湖及附近砌池塘连片种藕,夏季荷叶茂盛,芬芳四溢,招来成千上万的燕子宿居其间。白天,燕子成群结队在东湖荷塘上空飞翔,追云戏水。晚上众燕归巢,在莲塘荷叶间栖息,深夜把莲叶碰得“沙沙”作响,或把在荷叶上的露水抖落塘中发出阵阵“叮咚叮咚”的滴水声。昔人不知其故,误以为是“莲塘夜雨”。

7、西峰方竹

光绪志云:“在县西,昔山出方节竹,传有异人过此以数百金易竹八节作酒杯,杯中隐隐有仙籁焉。”

另一版本:很古时候,西山一带虫灾为害,村民日夜不得安宁,后来一个白须仙人手持竹竿,赶了一群全都是白色的鸭子来,把虫子全都吃干净了,仙人把竹竿往地上一插就飘然而去,竹竿一下子长成了一丛方竹,这丛方竹当然就成了仙气的代表。

8、东井渔歌

光绪志云:“在县东,相传月夜有渔歌仙籁,东听在西,西听在东,有声无人,邑人林翰高东井听歌诗‘湖光滟滟思悠悠,良夜何人独系舟?好是月明风定夜,芦花深处一片秋’”

古时东湖原本是一口井,名曰东井,后堵上使水体相连形成湖泊,井水清澈见底,内有鲤鱼成精,夜半月明则出水而歌,其声悠扬飘乎四方。

东湖形成之后人们仍然怀念仙籁的歌声,常常漫步湖边,企望再听到仙籁的唱歌声。事怕有心人,果然,在一个月白风清之夜,歌声从湖面传来,声如珍珠落银盘,悠扬动听。湖里的鱼儿也纷纷游上湖面,侧耳倾听,拟是仙籁又回来了。后来才知,是一尾美丽的鲤鱼精到东湖定居唱歌。于是“东井渔歌”便成为“东湖鱼歌”了。“东湖鱼歌”的消息,一传十,十穿百,传遍了贵县,亦传到了贵邑传教“番鬼佬”的耳中。“番鬼佬”很贪心,欲把好歌善唱的鲤鱼精占为己有,乘人不备之时,偷偷用一条铁链,将鲤鱼精锁上盗走了,人们又听不到鲤鱼精的歌声了。

我很希望有一个人能全面整理出一个“贵县八景”的通用版本和其他版本的汇编

贵港的民间故事有许多,在这里我不能一一搜集列述了,也希望能有人能搜集更多的民间故事

不仅民间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歌谣等也应当搜集整理


美食篇

说一句实在话,贵港的美食是不少,但是特色美食其实并不多,或说不怎么出名。

一、贵县藕粉

贵县自古多池塘,大塘(东湖),汕塘等等池塘种满了莲藕,从前贵县大辘藕最为出名。

贵县大辘藕所制成的藕粉吃起来滑润细嫩,芳香甘醇,据称被列入广西四大传统名粉。

现在贵港市内已无专门种莲藕制藕粉的地方了,现在产业已经搬移至覃塘区,据说也还不错。

倘若一定要追求本味,可以考虑去古榕路看看,那儿还有售卖手工藕粉的摊贩。

二、猪脚粉

虽说猪脚粉到处都有,也不算什么稀奇玩意儿

贵港的猪脚粉中的猪脚是关键,大多是卤或是炸的。

个人感觉贵港有几家还是做得不错的,现在列于其下,有兴趣的可以去尝试

三、肉丸豆腐角

肉丸豆腐角确实算贵港地区的特色小吃之一,但是目前来说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特别。

四、豆腐花

贵港地区的豆腐花是甜豆腐花,即在豆腐花上边加一些糖水

吃起来口感嫩滑,夏天来一碗冰豆花颇为解暑

五、绿豆沙

我对于绿豆沙没有什么印象,似乎也就吃过一回,有些怪味,并无过人之处。


乡镇篇

虽说题目问的是贵港这座城市,但是我想另外谈谈我们广大的农村地区。

毕竟,农村是城市的故乡,城市是农村的未来。

一、港北区

根竹镇

石卡镇(石罅镇)

石卡镇是覃塘区下辖的一个人口大镇,糖料蔗大镇,有“甘蔗之乡”的美誉。

从前换作石罅,后来不知何故改为石卡,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石罅”

2020年8月我前往了石罅镇,略窥见到了这座名镇的魅力

龙井村

棉村&平富村

二、港南区

桥圩镇

湛江镇


后记

这个回答,用了我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当然这是我课业繁重、拖拖拉拉的结果),修修改改,终觉仓促,答案不全面而简略一笔带过(我主要以不了解贵港的人为假想对象,叙述仅点表层而少分析),若有问题请指出。

希望这个答案使不了解贵港的人了解贵港,也能使了解贵港的人更爱贵港。

来日方长,漏下的慢慢补上。

分享几个有用的回答/文章/专栏

贵港有哪些有趣的俗语(谚语/歌谣)?https://zhuanlan.zhihu.com/p/27090621抓拍贵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