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郑州市防灾减灾中心是参公单位吗?

136 2024-12-20 16:12 中山人才网

一、郑州市防灾减灾中心是参公单位吗?

郑州市防灾减灾中心是否为参公单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郑州市防灾减灾中心是郑州市应急管理局下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科普宣传等工作。从这个角度看,它并不是参公单位。然而,参公单位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方面参照公务员法执行。在这个意义上,郑州市防灾减灾中心是否为参公单位,还需要看其是否符合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条件和程序。综上所述,郑州市防灾减灾中心目前不是参公单位,但具体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具体情况。

二、减灾办是什么单位?

国家减灾委员会

国家减灾委员会(简称“国家减灾委”),原名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名,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推进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民政部承担。 2018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应急管理部。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灾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农业部的草原防火、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整合,组建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三、如何防震减灾?

1) 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

2) 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 耽误宝贵时间。

3) 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

4) 加固室内家俱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 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5) 落实防火措施,防止炉子、煤气炉等震时翻倒; 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 浴室、水桶要储水,准备防火用沙;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

6) 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 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 护理方法等。

7) 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 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时应急(1)瞬时抉择,珍惜12s自救机会。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并受其害的主要有两种地震波,即专业人员常说的P波(纵波)和S波(横波)。每种类型以不同的传播方式和速度运动。P波运动速度最快,传播速度每秒钟8~9km,最先到达地面。在震中区,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颠簸,造成的破坏不大,是给人们地震发生了的信号。s波的运动速度比P波慢,通常平均每秒钟4~5km,是继P波后到达地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以及建筑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波。因此,自我救助主要是在P波到达地面后的数秒钟之内的事。当P波到达时,应立即反应是地震发生了。若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之前的十几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给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一般称为12s自救机会。另外,地声地光也是大震的预警信号。许多地声出现在震前10min内,到临震十余秒时声响最大。临震时先听到“呼呼”风声,接着是“轰轰”声,再就是“咚咚”声,之后地面开始震动。地光是地壳内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场所致。其形状有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颜色以蓝、白、红、黄居多。地面微动可能是临震前震源区断层预滑造成应力波所致。历次大震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观察到这些临震异常现象,判断有大震来临,迅速采取措施避险,而躲过了灾难。(2)了解自己所处环境,果断采取相应措施。要迅速远离易爆和易燃及有毒气体储存的地域,避险时要远离高楼、大烟筒、高门脸、女儿墙、高压线以及峭壁、陡坡或海边,不要在狭窄的巷道中停留。

四、应急部国家减灾中心职责

职责:中心主要承担国家减灾救灾数据信息管理、灾害及风险评估、产品服务、空间科技应用、科学技术与政策法规研究、技术装备和救灾物资研发、宣传教育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职能,为政府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

国家减灾中心成立于2002年4月,2003年5月正式运转,2009年2月加挂“卫星减灾应用中心”,2018年4月转隶应急管理部。

下设机构

中心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运行管理中心、数据中心、评估与应急部、卫星遥感部、航空遥感部、科技标准部、技术装备部、政策研究部、减灾和应急工程重点实验室、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部、财务部、宣传教育中心和后勤保障部等15个职能部门。同时,中心还与国际、国内有关机构、部门联合成立了“国际减轻旱灾风险中心”、“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中心”等机构。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百东路6号院

邮编:100124

荣誉

2021年9月,应急管理部政治部拟对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评估部进行嘉奖。

五、防灾减灾中心属于哪个部门?

防灾减灾中心属于民政部门管理。防灾减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国每年因地震丶洪水丶旱灾等灾难受到严重的损失,灾难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会造成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防灾减灾就是为把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防灾减灾中心怎么样?

防灾减灾中心是一个专门从事防灾减灾工作的机构,致力于提高广大民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中心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与优秀的口碑,其推出的各类宣传活动、培训课程和救灾应急演练等活动,旨在让大家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出现的可能性,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正确方法和技能,提高抵御和避免灾害的能力,从而有效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防灾减灾中心是社会公益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减灾委各成员单位职责?

区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区应急管理局:承担区减灾委办公室日常工作;拟定并组织实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规划;承担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牵头组织区内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承担灾情统计、核查、损失评估汇总工作;负责地震跟踪监视与分析研判,推进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组织开展活动断层调查、小区划工作,参与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地震灾害科学考察和设立典型地震遗址、遗迹工作。

2、区委宣传部: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督促指导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引导涉及防灾减灾救灾网络舆情;协助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工作。

3、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区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列入重点专项规划,安排重点防灾减灾救灾项目,按建设程序组织防灾减灾救灾项目的前期申报工作;积极争取救灾应急补助中央预算内投资,协调推进有关项目建设;负责组织和协调粮油应急储备和供应加工企业参加救灾工作;根据区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品种目录和标准、年度购置计划,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做好区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承担区级救灾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工作。

4、区教文旅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指导并协调灾区政府做好受灾学校师生员工的转移工作,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指导做好学校灾后重建规划方案及其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指导教育系统(含民办学校)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培训及演练工作。

5、区科学技术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支持相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加大对防灾减灾救灾重大科研项目的投入,引导企业增加防灾减灾救灾项目研发资金的投入,提供决策支撑。

6、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工业领域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产业安全等有关工作。

7、区公安分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灾区治安秩序维护,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避险工作;做好道路交通疏导工作,确保安全畅通;积极配合做好救灾救援和应急救助工作;依法打击灾区盗抢现象,查处制造网络谣言等违法违规人员;负责全区公安系统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工作。

8、区民政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督促指导各地及时对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给予临时救助;社会救助中的受灾群众财产核对。

9、乡村振兴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按照“两公示一公开”程序将受灾困难群众中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建档立卡系统管理,确定在政策扶持下如期稳定脱贫。

10、区财政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安排防灾减灾救灾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申请上级财政补助资金;负责防灾减灾救灾资金的预算管理。

11、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协助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奖励优待等工作。

12、区自然资源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组织编制全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指导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担指导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工作;协助灾区政府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根据需要及时提供地理信息数据。

13、生态环境分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灾区环境应急信息通报和应急预警工作,协助组织灾区突发环境事件监测和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等工作。

14、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为救灾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撑;指导灾区开展灾后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安全鉴定、修复、重建等工作,指导开展城市棚户区改造。负责制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重点开展对道路、水、电、气等防灾保障基础设施,指挥中心、医院、重大危险源、大型疏散场所等重点安置点和避难场所等设施的抗震防灾规划工作;根据职责分工,保证灾区饮水安全;负责提供必要的人防工程作为应急避难避险场所;必要时利用人防音响警报器配合发布避灾避险警报。

15、区交通运输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发生灾害时,优先抢通灾民疏散、救灾物资、救灾人员运输的通行路线,重点确保主要省道干线及灾区进出口的交通通畅;支持协调抗灾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协调提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

16、区农业农村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疫情和农作物自然灾害的预报与防治工作;及时调拨区级救灾备荒种子,指导农民采取抢种补种等灾后生产恢复措施;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推广和知识宣传;负责老边区内沿海水域和港口以及通航水域渔业船舶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组织编制洪水干旱防治规划和地方性防护标准;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灾调度以及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水情旱情监测预警工作;承担防御洪水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撑工作;根据职责分工,保证灾区饮水安全。

负责森林和草原火灾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指导开展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等工作;开展重大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及森林和草原火灾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与技术培训;督促指导灾后森林和草原生态修复工作。

17、区商务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组织和协调商业企业参加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区内应急生活必需品供应;负责重大灾害发生时国际救援和海外捐赠接收的协调工作,区内外国、港澳机构和人员救助的协调工作,协助外宣办做好外国媒体采访报道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18、区卫生健康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指导灾区做好医疗救护、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工作,开展卫生防疫和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适时派出卫生应急队伍赴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医疗救援和心理援助。

19、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 负责按上级标准制定抢险救灾中军烈属、伤病残等人员保障标准和制度;负责指导系统内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培训及演练工作。

20、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救灾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负责灾区食品安全及指导查处受灾地区价格违法行为。

21、区统计局: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协助建立、完善灾情统计制度,协助分析、评估、汇总灾情统计数据。

22、区消防救援大队: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组织灾害救援和抢险救灾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消防知识宣传及演练。

23、共青团老边区委员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支持和引导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参与救灾。

24、区红十字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协助灾区开展人道主义救助;依法开展社会募捐,管理、接收并分配所接收捐赠款物,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使用情况;参与灾后重建及社区备灾工作;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组织志愿者和动员群众参与现场救护。

25、区人民武装部:根据区有关部门和区政府请求,负责组织协调军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救灾,必要时协助区政府运送、发放救灾物资。

26、国网营口市老边区供电公司: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方针、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负责组织指挥所辖区域内电力设施的抢修工作,保障电力供应。

八、防震减灾局属于什么单位?

如果问的是单位,那是事业单位,不过现在基本都是参公管理的了,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果问的是工作,那就是负责地震监测、震灾预防、震后应急救援和地震灾后重建等。不知道这对你是否有帮助,如需详细了解可上网搜下。

九、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防震减灾,指地震地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反应、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

第三条防震减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御,防抗救相结合,逐步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第四条防震减灾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各级地震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防震减灾纳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并根据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安排经费。

第六条各级地震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及科学研究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震减灾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举报妨碍、破坏防震减灾的行为。

第二章地震监测与预报

第八条地震监测工作实行专业与群众、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原则。省地震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全省地震观测台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可根据震情监视的需要,增设地震观测台或群众性观测点。

第九条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工程选址前应征得省地震主管部门同意,避免对观测环境造成妨害。确实无法避免的,应增建抗干扰工程或迁移地震监测设施,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条各级地震主管部门必须及时核实、上报地震异常信息。少内发生4级以上地震,省地震主管部门应在震后30分钟内报告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地震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省地震主管部门负责提出破坏性地震的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及其延期与撤销的意见,报省人民政府。

破坏性地震的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由省人民政府发布。

第十二条在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地震短期或临震预报,发现明显地震异常,情况紧急的,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警报,同时向省人民政府及省地震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泄露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信息。与地震预报有关的宣传报道,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三章地震灾害预防

第十四条省地震主管部门管理全省以地震动参数和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标准,审定省级以下重点项目建设场地的抗震设防标准,指导和监督重大工程和重要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

省和行署、省辖市地震主管部分分级管理全省重要城镇、经济开发区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十五条在坚硬和中硬场地条件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可直接使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作为抗震设防的标准。

下列工程和地区必须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一)抗震设防要求高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设防标准的重大工程、特殊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二)位于地震烈度区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区域内的新建工程;

(三)地震研究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地区;

(四)占地范围较大,跨着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城市和大型企业,以及新建的开发区。

第十六条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在立项论证时,做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因故未做的,必须在工程正式设计前补做。

第十七条凡在本省境内承担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家或本省地震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许可证书》,到省或行署、省辖市地震主管部门登记,按证书级别承担相应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十八条省设立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审本省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评审通过的,按工程项目管理权限报送相应的地震主管部门审定;评审未通过的,地震主管部门不得审定,计划部门不得立项,设计单位不得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施工。

第十九条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经地震主管部门审定后,方可作为场地抗震设防标准。各级计划、建设、规划等部门在审批工程项目和建设规划方案时,必须将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作为审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并通知地震主管部门参加审批。

第二十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综合管理本行政区域城镇建设及工业、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工作,并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抗震加固。

十、信丰县防灾减灾中心待遇?

1. 待遇相对较好。2. 信丰县防灾减灾中心作为一个专门从事防灾减灾工作的机构,其待遇相对较好的原因是因为该中心的工作性质和责任较大。防灾减灾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工作内容涉及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该中心会提供相对较好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保障。3. 此外,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逐渐被社会所认可,政府和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也为信丰县防灾减灾中心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资金,使得该中心能够提供更好的待遇给工作人员。因此,可以说信丰县防灾减灾中心的待遇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