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发改局事业单位是几类事业单位?

99 2024-04-21 17:47 admin

一、发改局事业单位是几类事业单位?

二类事业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是县政府工作部门,承担宏观研究、规划编制、经济监测、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环境、电力执法、价格管理、粮食调控等职能职责,素有“经济参谋部、争资立项部、项目推进部、综合协调部”之称。按照机构改革要求,物价、粮食部门先后并入县发改局。

二、事业单位改企业如何运营?

事业单位改企业以后要按照企业和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营,目的是摆脱财政依赖,减少财政拨款,逐步实现自负盈亏,在市场中能够健康持续的经营和生存。事业单位改企业需要以企业的身份在市场中经营。

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改企怎么改?

重庆、深圳探索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企业化整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激发市场动力活力

重庆、深圳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交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企业化运营,积极探索“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重庆市。2016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整合分散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组建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两块牌子、一套机构”运行,实现机构完全整合、业务完全统合、人员有机融合,成为全国首个“政府强监管、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的省级交易平台。中心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230名金融、法律、管理人才和100人信息化专业团队干事创业激情澎湃;投入1.3亿元高水平建设“一网三平台”和场地智能化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三化融合”管理经验全国同行业推广。2020年获授中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全牌照”、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深圳市。2020年6月30日,深圳印发《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方案》,推动平台运行服务机构“企业化运营”。一是成立各级改革领导小组和改革专项工作小组。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各区、各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市级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改革专项工作小组,确保了本次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二是组建企业化运营的平台运行服务机构。2020年11月20日,深圳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并加挂“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模式。作为公益性、功能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市属国有独资企业,交易集团统一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益性和市场性交易服务。三是平稳承接事业制交易平台业务及系统。交易集团设立5个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对接工作专项小组;通过内部选拔和市场招聘等多渠道抽调业务骨干提前入驻,跟班学习熟悉原有机构业务,确保14个市、区平台业务和交易系统、场所设施平稳承接。四是妥善接收事业制交易机构工作人员。明确改革只涉及平台业务、交易系统、场所设施,不涉及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原事业制交易机构在编人员以自愿为原则加入交易集团的,不再保留编制身份;聘用制员工按照双向选择原则,由交易集团按现状录用;交易集团共录用原市区事业制交易机构正式员工205人,总体录用人员占比33.6%。

(二)主要成效

一是实现了管办分离。交易集团与行政监督部门脱钩,坚持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不行使任何行政管理职能,厘清了政府与市场职责边界,使行政监督更公正、更有力,市场自律更严格,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探索了有益经验。

二是深化了整合共享。重庆减少了5个事业单位,107名财政供养人员按“人随事走、双向选择”分流转企,推进了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并由交易集团自筹打造交易信息系统,并费提供给40个区县使用,减少区县财政重复投入2亿元。深圳整合15个原市、区公共资源交易网站系统、9个核心业务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和门户网站;充分利用现有市、区交易服务场所设施资源,初步形成市级集中、区域合理布局的交易服务场所网络。

三是激发了市场活力。重庆市交易集团交易业务品类达到30个,聚集市场主体3万多个,外地企业占比超过50%,为超过2/3央企集团提供服务,在高质量服务必进场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服务市外项目、部队项目、民营项目。深圳积极拓展新兴门类交易,医用耗材阳光交易和监管平台、中资阳光交易平台均已上线,目前正研究拓展产业用房信息平台、建材交易平台等。

四是优化了营商环境。重庆打造公共资源交易一个系统、一套标准,信息“一网汇聚”、服务“一网通办”、中介服务“一站通选”,主体信息和CA证书共享互认,电子保函每年减少市场主体资金占压100多亿元,重庆地区规范、活跃的市场环境活力充沛。深圳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制订“服务质量提升”三年工作规划,开展“服务零距离”“窗口服务专项提升”等活动,将服务质量、市场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奖惩机制。改革后,月均业务量较整合前增长23.6%;月均单人业务办结量增长3.2倍。

四、事业单位笔试有人改分吗?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有的。因为这个冒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谁也不可能为了别人将自己的前途搭上去改分,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一种考试到保密程度基本上和高考是差不多的,所以想要进行改分是非常困难的。基本上不会出现这一种情况。

五、事业单位改退休几年带新人?

事业单位像财务人员退休前半年带新人,现在从事财务新人员理论知识在学校学的很多,实践知识缺乏,上岗后手很生,工作拿不下来,财务工作没有实操经验是没法开展一定工作的。所以要有师傅带着手把手的教半年,考试能胜任了就离开师傅单独顶岗。

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要改哪些?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如何明确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责划分,切实保证政府与事业单位在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上的分开;如何收回和整合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职能,实现行政职能的有机统一,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如何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减少对事业单位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

  二是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如何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属性,实施分类改革,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和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分离出去;如何从财政投入、税收政策、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方面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如何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的用人权、薪酬分配权、职称评聘权、经费设施使用权、自主运营权等法人自主权。

  三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如何根据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不同,实施分类管理;如何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出资举办职能的适度分离;积极探索管办分离有哪些有效的实现形式;如何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四是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如何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监督机制,形成职权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事业单位投入机制;如何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公益服务责任,举办相应事业单位。

  五是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一方面,如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政策平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的提供;另一方面,如何加强对社会公益组织行为规范的监管,完善有关收费标准、资产处置、收益分配、服务质量等政策,规范社会力量的公益服务行为。

七、事业单位为什么要改企?

事业单位改为企业有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一些事业单位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

比如一些医学类事业单位如果转为企业的话,可以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扩大自身规模,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可以说是两全齐美的事情,事业单位改企是造福社会的重大举措。

八、事业单位改报信息流程?

较为繁琐,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首先,需要填写相关的申请表格,包括个人信息、原工作单位信息、申请转入单位的信息等等。 接着,需要向原工作单位提交书面的辞职申请,并经过单位同意后获得离职证明和相关手续。 然后,需要向目标事业单位提交申请,并进行面试、体检等考核流程。 最后,获得聘用通知后,需要向原单位和目标单位进行交接手续,包括工作交接、档案交接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流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时间节点和资料准备,以免错失机会或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九、事业单位改革工会怎么改?

工会和团委、妇联一样,都是人民团体机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工会组织,首先是群团机关,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和党委部门一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只是在县区一级,由于行政编制限制,部分工会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同样也是参公单位,机关工作人员是参公身份。

在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外,同时进行的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改革。群团组织改革,以加强群团组织一线工作服务为主,变管理机关为服务单位,增强一线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在群团机关班子的兼职名额,真正使群团组织发挥职能作用。重点加强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群团组织建设,使群团组织真正下沉到基层,为群众提供服务。

群团组织机构改革后,县区以上依然为机关,依然使用行政编制,依然和党委部门一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乡镇(街道)以下不单设相关独立机构,由相应的办公室承担相关职责。企业工会为工人自治组织,接受地方工会业务指导,没有直接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十、事业单位改革教师怎么改?

事业单位改革分为三类,也就是我们说的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大学教师属于公益三类,目前已经改革,转为企业运营性质,工资自筹自支。

职业学校和高中属于公益二类,教师工资实行国家拨付一部分,学校自筹一部分,初中和小学属于公益一类,目前属于纯事业单位,临时不改革。